張介嶺:且放白鹿青崖間

2022-07-26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26 at 5.16.50 PM (1).jpeg

(作者提供圖片)

香港山水之美,若不親自走一遭,恐難有深刻體會。這麼一個「彈丸之地」,卻擁有壯麗的天然美景,可謂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之中還常錯雜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隱映在山水之中,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

誰能想到,一座高度發達的國際化大都會,在車水馬龍、熙來攘往、嘈雜喧鬧、華燈璀璨、八街九陌之間、山、水、城竟然融合得如此完美,全世界恐很少有城市能與其媲美。

香港山水不僅景色絕美,而且線路規劃獨居匠心。且不說家樂徑、郊遊徑、自然教育徑、樹木研習徑之類較為平緩的路線,光長途遠足徑就足足有40個之多,包括麥理浩徑10段100公里、衛奕信徑10段78公里、港島徑8段50公里,以及鳳凰徑12段70公里,總計300公里左右。

與許多城市不同的是,香港行山遠足搭公共交通即能抵達,無需開私家車前往,何況上山地點與下山地點相距甚遠,開車也不是一個好辦法。香港的好處是,不管你居住在何處,大多靠山近海,即使在喧鬧的市區,不遠處總會有山有水。

記得剛開始行山時,總千辛萬苦往遠處走,誤以為周邊沒啥好去處。有一次去清水灣的釣魚翁,也是香港三尖之一,一時心血來潮竟然徒步去五塊田上山,天氣酷熱,差不多近兩個小時才走到。後來才發現,根本不用這麼折騰,離住處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條隱秘山徑通往釣魚翁。

這也是歪打正着。話說有一天與山友相約去芙蓉別,擬從孟公窩上山。誰知查路線時誤將孟公窩打成了孟公屋,以為半個多小時就能走到。於是按圖索驥,興高采烈地找到半見村,循水泥路上行,很快就到了孟公屋。問一村民如何上芙蓉別,對方一臉迷惑地說,這兒没有甚麼芙蓉別呀,後面坑尾頂村倒有一條路可上釣魚翁。

WhatsApp Image 2022-07-25 at 3.39.56 PM.jpeg

(作者提供圖片)

我才恍然大悟,所住社區離釣魚翁原來並不遠。後來又發現,附近步行可至的「名山大川」還真有幾個,最方便的莫過於鴨仔山,直通小夏威夷,再至井欄樹。若有體力的話,還可續走衛奕信徑第四段,經大藍湖,上東洋山,落大老山,抵沙田坳。還可走另一條線路去鷓鴣山,看一看科大美景。

稍遠一點的是茅湖山,靈實醫院後面有條山徑,爬到山頂續行五桂山,從藍田公園或馬游塘村落山。更遠一點的還有打卡熱點魔鬼山,進入調景嶺港鐵入口對面的維景灣畔,穿過華人永遠墳場一路前行,至上魔鬼山的山徑,最後落至油塘,到大本營購物中心吃點東西。

再以我公司附近的淘大花園為例,這個地方我自以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怎麼都沒料到從社區步行至飛鵝山入口竟然那麼近,且不止一條路線,既可選擇走大路奔峻弦社區,再前行數十米至拐角處,有一山道上到平緩處,再右轉直上,便可到達紮山道涼亭,那就離飛鵝山觀景台不遠了,還可選擇走後面的僻靜山道,左轉上橋至盡頭,拉着繩索上攀,出佐敦谷公園,沒幾步就到了紮山道或飛鵝山道,沒有必要轉來轉去搭巴士。

香港行山遠足,不管是生態線路,還是郊野公園,抑或荒山野徑,很難看到管理人員的身影,絕大多數路段也不設垃圾箱,給人有點「無為而治」的感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少看到垃圾煞風景。原來從2015年開始,漁農自然護理署就開始宣傳「無痕行山」,除燒烤場外,移除了設在行山徑上的所有垃圾桶,倡導遊客「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此舉推出後,香港郊野並未垃圾滿天飛,依然管理得井井有條。筆者也算行了些山頭,行走在青山綠水間,常常是放眼望去,山清水秀,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藍天白雲,纖塵弗汙,真是花動一山春色 ,點破暮煙蒼碧,令人心曠神怡。

shutterstock_492132958.jpg

顯然,香港能有這樣賞心悅目的行山環境,除了政府職能部門的維護和積極引導之外,與市民的整體質素密切相關。筆者這麼說並非信口開河,而是行山途中大大小小的切身感受,於細微處見證了港人的精神風貌。

筆者不止一次在行山途中偶遇山友道旁小憩,偶爾也會順着休息一下閒扯幾句,看到他們吃完東西總是認認真真地將垃圾悉數放回行囊隨身帶走,果皮紙屑,片甲不留。這與其說是自律甚嚴,不如說是環保意識早已融入血液,成為了一種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還不止一次見有義工戴手套、膠袋和垃圾夾,撿拾地上的垃圾,清潔山林。有一次在離榕樹澳天梯不遠的嶂上郊游徑路口休息,見一長者來來回回搜索地上的零星垃圾,一個一個夾起放入膠袋,然後倒入垃圾箱内(休憩處設有垃圾箱),滿滿的環保情懷。

原想錄條短片宣傳一下,不料對方連連擺手說千萬不要。他說每週都會上山做義工,不是為了揚名,只是盡義務,過分高調不知會得罪哪路神仙,徒生煩惱。他抱怨說,生活垃圾清理起來容易,最難辦的是工程垃圾,有些工程完工後,施工人員沒有清走垃圾,既有礙觀瞻,更影響生態,政府應該管一管。

shutterstock_1584172372.jpg

「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近日朋友圈,又見山友發「清潔香港,人人有責」郊野環保義工活動圖片。仔細想想,所有這些,點點滴滴,不正是體現支撐香港蓬勃向好的獅子山下精神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此行之後,我對香港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在這樣一個多元、包容、開放、共融、友善的社會中,只要從制度設計上加速促進廣大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明天一定會更好。

    張介嶺  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