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香港研究優先與海外通關 尋防疫和經濟發展平衡

2022-07-29
紀碩鳴
資深媒體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29 at 16.09.37.jpeg

這幾天,香港媒體都統一表達了港府可能優先與海外"通關"的消息,原因是香港不能眼看着經濟不斷滑坡。

香港一直緊跟國家的「動態清零」政策,希望儘早可以與內地優先"通關"自由往來。這逾2年多來的努力及等待,香港被外界詬病是將港島變成了「孤島」,讓外企外資聞風而去。

不過近日香港有消息傳出,政府已無再等待的條件,正醞釀11月要與海外「通關」。有評論認為,香港經濟已下滑至近危險水平,國內經濟亦面臨很大壓力,相信當局是考慮現實情況而作出改變。

香港仍然打正動態清零的旗號並不斷努力中,但實際上即使面對持續染疫日增,仍考慮逐步放開防疫政策。夾在中國內地與世界之中,香港最終要向世界傾斜。

剛剛過去的6月,原來疫情中仍能支撐GDP很大一塊的進出口,現在也不行。6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4%,尤其是對內地的出口這一塊下降10.4%。拖累香港出口,影響香港下半年整體經濟增長。香港扛不住了。

港媒《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決心與海外通關,並以11月作為「死線」。因為香港在11月安排了兩項重要的國際活動。金管局打算在11月召開大型金融峰會,希望吸引全球銀行界人士參加,這也是疫情3年來全球金融界人士能夠首次再度訪問香港,參與這個大型全球性的金融會議,這無疑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另外還有一場國際著名的「七人欖球錦標賽」,也是在11月同期在香港舉行。

這對香港是一個機會,能藉此重新向國際展示東方之珠的魅力。香港如果仍然不能與目前國際的防疫現狀接軌,嚴格入境限制,兩項活動必會「失色」。所以,有人把接下來的11月看作香港再度向國際開放的「死線」。

疫情下全球多國與「病毒共存」,惟中國一直堅持「動態清零」,香港堅持死守要與內地優先通關的底線,卻一直受到國際市場的質疑。

香港要先與大陸通關再與海外通關,這道門應該不會關,惟香港面臨的實際狀況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香港作為「轉口港」,在疫情下出口及轉口貿易數字大幅下降,相信當局是考慮到現實情況會調整通關決定。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港媒採訪時亦強調,要克服經濟復蘇的限制因素,港府將通關這個問題放在最優先考慮。此外,香港建制派人士近日亦對海外通關屢「放口風」。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24日出席新書分享會時承認,金融界做生意需要外游,縱使未可與大陸免檢通關,認為可先對外通關。

葉劉淑儀說:我們覺得最要緊是通關,金融界人人都要飛,要外出做生意,我們不能說那麼多,但政府已經在努力,大陸未能通關,希望都對外通,盡量減低旅行的障礙,讓我們的金融產業做得更好。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在出席公開活動後,對通關問題他認為可以考慮放寬入境後的隔離限制,但須做好管控工作,形容「愈快愈好」。和大陸通關,他指大陸也在防疫的緊張時刻,要求大陸一下子全面開放予香港也不實際。

香港《商台》消息指,港府正研究縮短抵港人士酒店檢疫日數,由目前7日減至3日至5日,具體方案及配套仍有待落實,爭取在下月拍板。即7天檢疫期內,有2天或3天可以居家隔離,並同步推出「紅黃碼」,居家檢疫期間以「黃碼」實施外出限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