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爸爸何紫對談》變化,是成長的必然

2022-08-01
何紫
已故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何紫薇
出版社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28 at 12.34.00 PM.jpeg


(引文摘自何紫著作《做個好爸媽》,1993年初版)

父親在孩子成長至十三、四歲時,會忽然淪爲二等角色,這一點做爸爸的會不容易接受。孩子唸小學時,會常常問爸爸生活常識、學習上的困難,以至與別人的爭執,都會求教於父親,父親幾乎是孩子的百科全書,是個萬事通。

但是,兒童有一個叫「心理戒奶期」,像嬰兒開始戒奶一樣,標誌着人生路程又邁開新一步。大約十三歲,少年人開始從認同父母,到認同同齡的同學、朋友,而父母、老師就從心中的主角降爲配角。最明顯是十一、二歲還高高興興地跟爸爸上茶樓,忽然對跟爸爸去飲茶消失興趣,不大願意跟父母外出,寧願跟同學一起去玩。而「煲電話粥」的毛病開始了,對父母沒有甚麼話說,在電話中可以跟同學談一個小時。這種變化,是成長的必然,這時候,父親不能仍然做孩子十二歲前的父親,要跟兒女的心理有所調節了。

立意做兒女的朋友吧,適當地做他們的生活顧問,說話語氣也不可命令式,以一種徵詢的語氣,表示你對兒女的尊重。

女兒何紫薇回應:
文中爸爸所講的年代,亦即是我的少年時代──不大願意跟父母上茶樓,喜歡跟同學「煲電話粥」。隨時代變遷,現今少年人的喜好有所不同,取而代之是手機通訊、網絡媒體,然而他們成長中的心理變化,與上一代卻又相類似。

我們也曾經歷少年,沒理由不接受下一代少年的變化。作為父母是時候與孩子一起變了!
----------------------------------------------------------------------------------------------------------------
「與爸爸何紫對談」專欄介紹:
已故兒童文學作家何紫(1938-1991),在香港成長及接受教育,曾任教師、兒童報刊編輯,七八十年代致力兒童文學的創作、研究和出版,並一直在香港多份報刊撰寫專欄,對兒童教育有深刻的了解。本欄文章摘自何紫的遺作,當中談兒童的心理成長、性格與氣質的塑造、潛能的發揮等等。

每篇最後有其女兒何紫薇作回應,身為現代母親的何紫薇,認為先父留下的教養智慧,只要靈活運用,道理歷久不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容許我以一位哲人的話作本欄的收結吧:你的孩子,並非因你而來,而是借你而來;孩子是箭,你是弓,由造物主的手,射他到遙遠的目標。

    何紫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