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生研多鏡頭直播手機應用程式 獲逾百萬創業基金

2022-07-27
 
AAA

Photo 1.jpeg

修讀IVE軟件工程高級文憑課程的林卓楓(Trevor)(左)和鄧震和(Mo)(右)開發多用戶、多鏡頭直播手機應用程式「MixTra-Cam」並成立初創公司。

疫情下要保持社交距離,演唱會、體育賽事和展覽等活動皆「轉戰」網上,線上直播大增。兩名「九十後」年輕人看準線上直播熱潮的商機,開發一個多用戶、多鏡頭直播手機應用程式「MixTra-Cam」並成立初創公司,以簡單易用的操作及器材,為健身中心直播泰拳比賽和替網購平台「帶貨直播」。他們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院校資訊科技系和企業共創中心的支援下,於不同公開比賽中屢獲獎項,近期更奪得香港科技園的創科基金資助逾百萬元支援發展,冀革新傳統直播模式。

說到「MixTra-Cam」的設計源起,修讀IVE軟件工程高級文憑課程的開發者鄧震和(Mo)憶述,作品是啟發自生活一件小事。他說:「數年前,我有次在街上看到有電視台正在戶外採訪,工作人員需要帶上很多大型設備才能進行直播,我覺得操作不便且成本高昂,遂與IVE同學林卓楓(Trevor)研究以創新科技解決問題。」

Photo 2.jpeg

操作簡單 匯出網絡媒體平台發佈

「MixTra-Cam」手機應用程式可連接最多十多部智能手機、支援多用戶進行多鏡頭直播。由一位操作者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作簡易中央管理直播內容及模式,如設計直播場景、選擇和暫停直播畫面、調較聲音和在畫面上加入擴張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特效、資訊圖表或字幕等。直播影片可匯出至YouTube、Facebook等常用的網絡媒體平台發佈。隨著5G流動通訊技術普及,網絡可支援連接最多八個直播畫面,尤其適合YouTuber、校園電視、網媒,甚至電視台等群組應用。

Trevor指傳統的直播系統涉及大型拍攝及通訊器材,若要多鏡頭直播,必需要專業人員操作,且傳送影片需時。「『MixTra-Cam』的好處是只需攜帶一部智能手機,便可操作和編輯多鏡頭直播,無需使用額外的有線傳輸系統或訊號接收器便可傳送片段,易用、省時和成本低,同時亦可補足坊間其他串流媒體程式需接駁複雜的器材和設定的不便。」Trevor說。

Photo 3.jpeg

獲IVE支援落實創業夢

二人在IVE學習系統開發、多媒體軟件應用和編寫流動應用程式等技能,在學時已於眾多公開比賽中嶄露頭角,憑「MixTra-Cam」作品橫掃獎項,如「楊建文青年工業發展培育計劃」冠軍、「青年科技專才展覽及比賽」專上教育組季軍、「創意x應用」計劃的創業金獎、「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大專及本科)優異證書,以及「第五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創新項目資訊技術組別的優異獎等。

企業共創中心和IVE(青衣)資訊科技系替Mo及Trevor兩人聯繫業界,提供演說訓練及報告建議,先後獲得香港科技園創科培育等計劃資助逾港幣140 萬元,支援發展業務,包括租用辦公室,現金資助研發和業務發展;另有法律諮詢、創業輔導和投資者配對等支援。

直播拳賽 吸引四萬人次觀看

學生團隊積極尋求客戶和合作伙伴,去年他們與一間健身中心合作利用「MixTra-Cam」直播四場泰拳比賽,Mo說:「我們在擂台不同角度、頒獎台和主播枱設置五個鏡頭,多角度直擊選手在台上的龍爭虎鬥和台下花絮,Facebook直播最多吸引逾四萬次觀看,其後更使用『MixTra-Cam』直播人氣YouTuber在一場矚目拳賽後的專訪,分享備戰的心路歷程。」

Mo笑指這次首次的應用經驗讓二人上了寶貴一課,促使他們繼續優化系統。他道:「由於拳館擂台位於地庫,容易出現網絡接收差和金屬器材影響Wi-Fi接收等訊號問題,我們想到自備5G Wi-Fi蛋和數據卡支援網絡,同時又降低直播畫面的解像度,以減低數據流量所需。」經過多次與不同機構的合作,團隊逐步改良系統,包括新增分享電話畫面功能和簡化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的設計等,又正提升系統架構,使直播支援連接航拍機和專業相機等畫面。

簡易應用於帶貨和籃球比賽直播

作品的便捷和高效率,吸引不少公司青睞應用,IVE團隊去年應用「MixTra-Cam」為一個網購平台拍攝帶貨直播,讓主持人透過直播烹飪、試用和訪談等推銷產品,Mo說:「我們設三至四個鏡頭分別拍攝產品外型、主持人與嘉賓對談試用和烹飪過程等,平台租用系統約半年。」另外,他們又獲香港科技園邀請,直播在其園區內舉辦的3x3籃球比賽,將刺激賽事多角度於線上呈現。團隊正把握「疫」後新常態的商機,物色更多學校、體育組織等目標客戶,將「MixTra-Cam」推廣普及。

 
(文章由VTC提供)
延伸閱讀
  • 臨近中秋節,大家有否想過,將「做節」吃剩的廚餘物盡其用,作園藝堆肥之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健康及生命科學學科師生去年獲環境保護署及其承辦商委託,就廚餘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堆肥,研究在園藝栽種的成效。團隊發現適當應用此類堆肥,能有助改善土壤酸鹼值、透氣度和持水能力等。學生更於愉景灣試行研究成果,發現可令部分本地植物,如寬葉十萬錯和豬毛蒿生長得更茂盛和翠綠。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