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青年人需被納入香港齡活城市計劃

2022-08-04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8-04 at 4.08.06 PM.jpeg
作者:嶺南大學研究生院及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柏墨

香港已經是一個老齡化社會——截至2021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約有20% 。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香港將過渡為超級老齡化社會,即超過21%的人口大於65歲。有見於老年人口的增長以及生育率的下降,若要確保市民能夠健康地、充實地養老,適合的生活環境至關重要。事實上,作為東亞最重要的生產主義福利制度之一,本地政府有責任推動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廣樂齡文化以維持其選擇的福利模式。令人鼓舞的是,政府和相關組織採用了全球最佳的實踐模式和框架,如:長者友善城市和居家養老,以創造適合的老齡化環境。然而,此般措施的成功除了基於老年人的支持,部分也取決於年輕人和趨近老齡者的支持與認同。許多因素解釋了要建立一個對長者更友善的香港,着眼點在年輕人身上。討論這些因素也同時帶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政府和主要持份者如何激發年輕人的興趣,以建設一個長者友善城市?

在建設長者友善城市的過程中得到年輕人的參與,為計劃的可持續性設下土壤,有利於保持成果和有效應對未來的改變。讓年輕人進入長者友善環境的設計和執行層面,有效納入青年的視角,為整個計劃發揮了戰略性作用。年輕人也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採納這些措施。這個方向也鼓勵了年輕人對關鍵的執行措施有所承擔。例如,社區公園是長者友善環境的一部份,但在設計中考慮到年輕人的意見,更可能吸引他們與長者一起使用這些空間。這個設計過程以及和長者共用空間的契機,可以使年輕人更理解和接受長者的需要和立場,為建設長者友善環境作出貢獻。

此外,鼓勵年輕人參與規劃和執行長者友善城市的措施,有利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環境。大量在香港的研究證據顯示, 如果社會條件有利(例如感到被尊重和被納入社會動態),老年人會傾向積極參與當地的社區活動。這意味着必須促進更多的跨世代互動。年輕人和長者定期參與鄰里交際和公民活動,有助兩者建立更緊密的社區連結,彼此保持聯繫、分享知識以及相互支持。實現年輕人和長者有效互動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現有項目,例如:嶺南大學的「賽馬會跨代樂頤年推廣計劃」以及其他一些本地機構為加強青年和長者之間的聯繫而開設的活動。創造適合的社會環境,除了要求社會環境設施對長者友好,還應該包括積極的社區公共教育。這種公共教育應能大致涵蓋長者友善城市框架的八個領域,包括改善戶外空間和建築、促進社會參與以及培養尊重和包容的社會。

積極讓年輕人參與長者友善城市建設過程的另一個原因是,長者的福祉取決於年輕的家庭成員和其他的社交關係。對許多老年人來說,支持其基本需求的資源和相關的決定,像是住所(如:在家裡或在養老院)、接受養老服務,都與他們的人際網絡有關,當中包括他們的子女等年輕家庭成員。因此,這些年輕人在推動積極樂頤年上相關政策和執行措施的立場、經驗和知識,都會影響老年人的取態和選擇。例如,雖然香港政府一直創造長者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居家養老的機會,政府對長者的說服力卻受到他們年輕家庭成員的影響。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生活在大灣區其他城市,許多本港青年似乎在心理上有一段距離。在這樣的認知下,這些新一代很可能會勸阻想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尋找養老居所的長輩。相反,如若本港年輕人對在大灣區其他城市生活的看法是積極的,則可以支持政府當前以至長期的計劃,事實上這些年輕人也會逐漸變老。

故此,為確保當前着力建設長者友善城市的可持續性,年輕人口的參與和認同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畢竟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這些人也將會為現時制定的服務和政策所影響。

英文版本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面對人口老化﹑雙老及獨居家庭、退而不能休等問題,雖然政府及不同的社會福利機構在「居家安老」方面都有提供長者服務,但社區需要有更全面的配套資源和支持渠道,才能使長者的生活質素保持良好狀態。

    許小哲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