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中美脫鉤不可避免?

2022-08-15
 
AAA

shutterstock_1052256230.jpg

8月12日,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海石化五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型央企一起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市場退市。有分析認為,此舉標誌着中美資本市場之爭將更加激烈,加上美國近日出台打壓中國芯片等產業的法案,中美在更多領域脫鉤已不可避免。

對於中國央企為何從美國退市,中國證監會官員的解釋是:上市和退市都屬於資本市場常態。根據相關企業公告信息,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以來嚴格遵守美國資本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作出退市選擇是出於自身商業考慮。這些企業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證券佔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計劃不影響企業繼續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五家央企給出的退市理由也基本一致:首先它們在美股上市交易的存托股份數量較少,比如中國石油,在美股上市交易的存托股份數占公司總股份數量只有0.45%;其次是維持在紐交所上市的披露義務需要付出較大的行政負擔。企業要維持在紐交所的上市地位,每年都需要一筆不菲的支出,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給交易所的費用等等。

簡單地說,這五家央企認為,自己在紐交所交易的存托股份數量少,行政開支卻不小,繼續在紐交所上市已成了雞肋,不如放棄。

表面上看,這些說辭也沒有什麼毛病。但五家央企在美國退市,還因為中美雙方在美方對中國上市企業的審計檢查上一直談不攏。

美國在2020年底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必須將審計底稿出境審查,如果企業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方要求,就將被強制退市,此後中概股的股價就一路下跌。中國監管部門認為,那些在美國上市的大型國企以及部分民營企業,牽涉大量與國家安全和民眾隱私相關的數據,如果接受美方的隨意檢查,會給國家安全造成危害。

外界對央企從美國退市也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這是為中國民營企業繼續在美股上市讓路。中國監管機構不允許國內有關企業對外提交審計底稿,中美監管層一直就此問題進行談判。五家央企退市後,中方或將在審計底稿方面讓步,讓某些民營企業可以繼續在美股上市。

也有觀點認為,中美雙方監管層正在角力,雙方剩下的談判時間已經不多了,據說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談判,中國讓五家央企退市就是以退為進,展示強硬姿態,以便在談判中獲得更大的籌碼。

還有觀點認為,中美近期在台海的博弈加劇,中國讓央企退出美國股市,是要在金融領域與美國脫鉤,以免台海戰爭爆發,在美上市央企成了美國拿捏中國的籌碼。

另有分析指出,五家央企的退市和台海局勢扯不上什麼關係。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巨大,更容易成為被美國拿捏的目標,中國並沒有大規模拋售美債。而且,即使中美真的在台灣問題上撕破臉,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對中國也沒有多少威脅,因為這些股票資產由美國人購買,美國政府就算沒收也是沒收美國人的財富。

可以肯定的是,五家央企退出美國市場是中美對抗趨向激烈的結果,也是中美經濟與金融開始相互擺脫的表現。

近兩年來,美國藉助《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不斷以「摘牌」威嚇中概股,目前已將16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列入預摘牌清單。顯然,美國不願意再讓中資企業在美國市場融資,認為這將壯大中國企業與經濟實力。美國此前打壓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近來又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目標就是限制中國高科技發展。在資本市場上,美國也將盡量減少美國資金流入中國,不讓美國資本成為中國崛起的助力。
而中國央企退出美國市場,一方面表明即使中美經濟和金融脫鉤,中方也不會屈從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也從經濟、金融與產業安全角度,重新考慮投融資布局,減少對美國的市場依賴,強化本國資本市場建設,以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台海衝突和中美關係完全破裂。

需要看到的是,中國央企退出美國市場,並不等於中美將在經貿以及金融領域完全脫鉤。美國仍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許多進口商品美國也無法找到替代。無論雙方在主觀上如何不願再依賴對方,中美完全脫鉤都很難做到。畢竟,雙方經貿關係早已高度融合,利益也深度捆綁,完全擺脫對方根本不現實。

但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8月初訪問台灣後,中國已取消中美兩軍之間對話,並暫停雙方在打擊跨國犯罪、禁毒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合作。目前看,中美雙方博弈的範圍仍在擴大,兩國關係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趨於穩定。在此背景下,五家央企在美國退市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或有更多中資企業退出美國市場。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