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深度:李義虎詳解統一政策格局

2022-08-19
 
AAA

 106443860.jpg

106443936.jpg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8月10日正式發佈,這是中國政府發佈的第三份關於台灣問題的白皮書,距離上一份時隔22年。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義虎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深度剖析了白皮書的背景意義、新時代內涵特點、白皮書三個「新的增量」及國家統一政策格局,並且就如何理解新白皮書不再提「可保留軍隊」的設計安排,以及大陸方面是否會加速推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如何看待大陸方面和民進黨當局之間的鬥爭,兩岸是否存在和解空間和破解之道,如何看待兩岸啟動協商談判時機與條件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詳細回答。李義虎認為,從此次白皮書中可以看出,和平統一是最大基點,非和平方式是戰略後手,非戰爭軍事行動是可能選項,這三者構成了當前統一方式選擇的政策格局。

 

白皮書非事態性應對 具有戰略性意義

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台海形勢下發表該白皮書,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對此,李義虎表示,這是中國政府歷史上關於台灣問題的第三份白皮書,同時也是新時代的第一份對台白皮書。白皮書清晰梳理了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法理事實,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奮斗歷程、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與政策主張。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特徵和中華民族復興大趨勢背景下,它要向台灣同胞和台灣各政黨以及國際社會,釐清台灣問題歷史經緯、來龍去脈、性質定位、演變特徵,並且說清楚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更加全面、權威、清晰地總結了中國政府對台政策和國家統一政策。所以,這份白皮書具有很強的現實感和歷史感。

李義虎指出,此次白皮書發佈的時間點有兩個背景,大的背景是在二十大即將召開前。他表示,當前中國大陸正處在發展歷史交匯期,解決台灣問題是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他認為,《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和二十大將要提出的「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這兩份文件,雖然所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但從精神實質上來看是一致的,二者也會相互呼應,都將共同成為對台政策方面的權威文件。其中,白皮書從歷史到現實、從事實到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實際上已經初步表達了總體方略的一些基本點,相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還將會更加系統論述「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另一個小背景則是此次白皮書發佈的時間點,正好在佩洛西訪台引發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緊張之後,而且還是在大陸軍事演訓進行期間。李義虎認為,儘管如此,但白皮書的戰略性遠超於此。它並非是事態性的應對,而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也是早晚要發佈的。

白皮書與時俱進 體現三個新特點

相比1993年8月發佈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今次白皮書標題上重點突出了「新時代」三個字。那麼,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和對台大政方針上體現了怎樣的新時代內涵與新特徵?

對此,李義虎認為,這份白皮書的發表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對台政策和國家統一政策上具有很強的延續性,同時也有與時俱進之處。他指出,一方面,白皮書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政策做了一個集大成的表述,繼承了前兩份白皮書對台政策和國家統一政策的基本點,同時更加精準有力地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的基本立場,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國家統一最佳方式等。同時,他認為,由於每一代領導人和每一代領導集體所處的條件和背景不同,因此也會推動對台政策的發展創新和與時俱進。尤其是中國大陸這些年取得了諸多歷史性成就和轉折性突破,中華民族復興也在大幅度推進,離民族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所以,第三份白皮書正如標題中所強調的,反應了新時代的一些新特點。

李義虎認為,從宏觀上來說,這份白皮書體現三個「新」特點:

第一,用更加精準有力的語言進行政策立場宣示,把過去一些話裡層的意思用更加明確的語言說出來,同時也更加直接挑明原有立場。比如關於「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最基本的政策,白皮書中用了「第一選擇」這個表述就很明了。大陸方面最初提出這個主張時實際上含有作為首選的意思,但沒有直接說出來。李義虎指出,因為這些年大陸內部在台灣問題和對台政策上存在各種聲音甚至是雜音,尤其是出現了和統與武統之爭,曾有一度武統聲音甚囂塵上,這也讓大家以為中共對台政策是否發生了改變,是否要採取武力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等等。中央在此時用白皮書方式再次重申「和平統一」基本立場,並且將其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第一選擇」,無疑是一錘定音。他認為,這是在用很權威的話語來表明我們根本立場,即首先全力推動實現和平統一的主軸並沒有因為台海形勢波動而改變,這也反應了中央在台灣問題上具有非常強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

第二,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了對台政策和國家統一政策框架和格局,尤其是更加明確、到位地表達了我們關於統一方式的選擇,這是前兩個白皮書的政策表述所沒有達到的程度和效果。李義虎解讀認為,從此次白皮書中可以看出,和平統一是最大基點,非和平方式是戰略後手,非戰爭軍事行動是可能選項。這三者具有高度的辯證性、互補性及轉換性,在戰略和戰術層面都相互協同與配合,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結合。由此,構成了當前統一方式選擇的政策格局。

第三,在反台獨部分也把過去表述中有所遮掩和含蓄的地方變得更加直接明了。李義虎指出,反對台獨是大陸一貫立場,且這麼多年來也一直都在努力這樣做。這一次白皮書清晰表達反台獨立場並且專門點名民進黨當局,明確指出它是爭取和平統一進程中的障礙必須要清除。

白皮書有三個「新的增量」值得注意

李義虎表示,白皮書的亮點是很多的,但有些亮點是對存量的盤活,或者賦予新意,或者把原本就有的意思說得更加挑明了,因而在現在的新形勢下也可以成為亮點。但這裡特別強調白皮書有三個「新的增量」,也就是過去沒有過的。「增」本來有「新」的意思,這裡說「新的增量」是要特別強調一下。因此,具體從存量和增量關係來看,此次白皮書相比過去兩份白皮書有三個「新的增量」:

首先,白皮書在提及「兩制」台灣方案時指出,「在兩岸同胞共同致力實現和平統一的過程中,『兩制』台灣方案的空間和內涵將得到充分展現。」李義虎表示,這是一個比較新穎而重要的表述,其中「空間和內涵」這幾個關鍵字是首次提及且具有非常豐富的意涵。他認為,這是一個新的增量,意味着「兩制」台灣方案的空間和內涵可以在兩岸民主協商過程中共同探討,加以充實和填補,給台灣留有參與空間。

其次,白皮書中提到「率先在福建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李義虎認為,白皮書首次將還在草案中的示範區寫入白皮書是一個很大的動作,為兩岸關係提供了一個新的增量,也為兩岸關係注入了新的活力,引來活水。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福建視察時提出福建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這個對台、涉兩岸的新區實際上就是在落實這個精神,而且這個示範區應該是以福建全省域為範圍、以國家級新區為定位。正如香港發生暴亂發生後的關鍵期,中央在深圳設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因此,針對台灣的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勢必會在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探索新路、先行先試,會推出更多創新和改革措施,給兩岸關係發展做示範。也就是說,將以閩台關係的率先發展、福建省的先行先試為牽引,帶動兩岸關係的整體發展。比如,是否會把福建更多的特區如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新區、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廈漳泉閩南金三角、廈門經濟特區及概念中的海西經濟區等整合起來變成一個空間更大、內涵更豐富的示範區?

再者,白皮書在台灣所謂的「國際空間問題上首次提出了一個具體建議。白皮書提到「統一後,有關國家可以繼續同台灣發展經濟、文化關係。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外國可以在台灣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國際組織和機構可以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有關國際公約可以在台灣適用,有關國際會議可以在台灣舉辦。」對此,李義虎認為,這部分內容是過去對台政策論述中不曾有過的,說明中央是有誠意本着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對島內民眾作出善意的回應,從中也可以看出台灣的外事空間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是擴大了。他相信,這類內容也會納入「兩制」台灣方案中,使得方案更趨豐富和完善,也更具有操作性。

至於此次白皮書中並未提及此前鄧六點中提到的「可保留軍隊」內容,李義虎認為,這裏可能會有一些調整,鄧小平提的時候有當時的條件,現在民進黨長期執政已經導致整個社會綠化。同時,他也指出,軍事問題比較敏感,這裏雖然沒有再提,但也沒有否定小平的原話。他認為,這個要從國家國防、外交、防務等一體上進行綜合考慮,將以「兩制」台灣方案中的定案為準。

國家統一進程進入進行時 實力統一涵蓋三方面

白皮書指出,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不可阻擋,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否意味着台灣問題的解決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下一步大陸方面是否會加速推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如何理解「實力統一」?如何看待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中包含融合發展?李義虎對這一系列問題一一進行瞭解答。

李義虎表示,國家統一進程正在強力推進中,可以說現在已經是進行時。因為大陸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很關鍵的時期,2035年遠景目標規劃的十五年發展將使得大陸綜合國力和現代化程度再上一個台階,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會更加強大,對國際事務影響和話語權也會更大,這個時候解決台灣問題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都更加完善。隨着民族復興目標在加速前進,兩岸統一也必然包括在其中。

對於實力統一問題,李義虎表示,習近平曾指出台灣問題的解決歸根到底是靠大陸的發展和進步。在他理解看來,發展就是指綜合國力提升,進步則是指在社會體制上的改革和創新,治理成效更大,政治與行政效能的提升,以此增加對台灣同胞的吸引力。他認為,大陸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以及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的迅速提升,這為最後統一提供堅實的基礎。當然,這是基本方面,統一還取決於心理因素或精神條件,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心靈契合」等。因此,我們在制度設計、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等方面也要付出努力,不僅要達到領土統一,也要為人心回歸創造非物質性的條件。他認為,下一步對台政策調整和創新很重要,得爭取更多台灣同胞認同對台政策,認同國家統一的趨勢。總而言之,實力統一包括了大陸實力發展基礎和進步,制度和體制創新,對台政策創新。

白皮書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李義虎認為,和平發展和融合發展都是和平統一的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必要的條件。其中,融合發展是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和理念,主要是面向台灣同胞,而不是台灣當局的,其目的是希望促使兩岸民眾有所融合和交流。他指出,融合發展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有內容的生動實踐,有讓台灣同胞有感的政策舉措。這些年也一直在實踐,推出同等待遇、惠台政策等措施,此次白皮書中也提到要在福建設置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這說明還會有一些更大的動作。

大陸軍演塑造台海地區戰略態勢

有觀點認為,佩洛西訪台所帶來的台海危機是空前的。對此,李義虎並不以為然。李義虎表示,佩洛西訪台確實引發兩岸關係緊張和中美關係緊張,有人說這是第四次台海危機,但他並不讚同,他認為還沒有達到第四次台海危機的程度,至今為止國台辦和外交部也未公開使用「台海危機」這個詞。李義虎指出,要構成台海危機不能從單方面來說,必須要從雙向或多方面來看,比如美國是怎麼反應的。事實上,美國這次的反應和1996年有很大不同,1996年台海危機是因為美國兩艘航母編隊過來要干預大陸軍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軍事對峙。這一次雖然有里根號過來,但它是護送佩洛西的,而不是來保護台灣當局的。事實上,佩洛西一走,里根號也就往日本方向撤離了幾百海里,遠離了大陸軍演的場所,同時只是派了一些偵察機過來觀測一下,並沒有別的軍事動作。另外,台灣當局的調門比較低,除了打了打炮也沒有其他軍事動作。因此,大陸單方面的軍演構不成台海危機,但也確實形成了對「台獨」的高壓懲戒態勢。

當然,李義虎指出,大陸這次的軍演規模確實是空前的,在軍事意義和地理意義上都有極大的突破,對台海地區戰略態勢演化的影響是深遠的。具體講,相比1996年軍演,四個方面的指標有所突破。一是突破了所謂的「海峽中線」。大陸的軍機軍艦越過了「海峽中線」,而且尺度是比較大的;二是突破了十二海里的界限,也是所謂「領海」、「領空」界限;三是在台灣島的東面設立了有靶場的實彈演練場所;四是形成圍島或封島態勢,這也是此次最大的突破。對內形成四面合圍、高度鉗制之勢,對外展現區域拒止、反介入的能力,這也表明大陸塑造和控制台灣地區態勢的能力大幅提升。佩洛西訪台實際上是讓我們有機會在台海周邊設陣佈局,雖然過往這類軍演估計也有做過沙盤推演或模擬式演訓,但這一次佩洛西訪台卻為大陸提供了一個現場真刀真槍的演練機會,實戰目標很清晰、很明確,指向性更強,效果可當場檢驗。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大陸方面在佩洛西訪台事件上所表現出的戰略定力?李義虎認為,佩洛西訪台只是一個事件,當然它會造成某種事態。大陸在此前確實是反復交涉、強力阻止,但客觀上沒能阻止佩洛西訪台。然而,在事件應對上是一回事,在台海戰略塑造上則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技術性的,後者則是戰略性的。我們在應對事態上比較被動,但在塑造戰略方面卻是主動的。這就像小孩總喜歡搞些小動作,但作為大人最後出手是可以控制局面的,因為他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不論是佩洛西訪台還是其他議員訪台等都是一個事件,雖然不斷製造事件會消耗你的精力,也確實讓人疲於應對。但正如大象,一旦翻過身來,可以碾壓一切。這次演習其實就是大陸塑造了台海地區的戰略態勢,為以後統一創造了新的條件。

兩岸和解空間始終存在 關鍵要回到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

白皮書系統揭批了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分裂立場,並且指出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危害台海和平穩定,破壞和平統一前景、擠壓和平統一空間,是爭取和平統一進程中必須清除的障礙。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大陸方面和民進黨當局當前階段的鬥爭?以及當前兩岸是否存在和解的空間?有何破解之道?如何看待兩岸啟動協商談判的最佳時機?台灣方面是否越早參與協商談判,所能爭取到的空間就會越大?對此,李義虎做出了回答。

李義虎表示,民進黨自2016年上台執政以後,一直推行「漸進式台獨」路線和抗中政策,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和文化教育台獨,煽動抗中拒統的情緒,對外則是「倚美謀獨」,使得兩岸關係緊張甚至瀕臨危機的邊緣。他指出,民進黨當局是台海地區緊張的根源,尤其是這些年,民進黨當局提升了和大陸對抗的調門,包括疫情期間以及一些問題出現時,抗中頻率在提高,使得兩岸關係一年比一年更趨於復雜嚴峻。此外,民進黨當局還特別加大了和美國、西方反華勢力的勾連,使得台灣問題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這次佩洛西訪台就是台灣島內外勾連的結果,所以引發了大陸大規模的圍島演訓,其根源都在於民進黨當局和美國反華勢力。

李義虎認為,這幾年和島內分裂勢力以及民進黨當局的鬥爭是持續進行的,而且達到了比較激烈的程度。這個鬥爭的本質就是堅持統一方向還是搞各種形式台獨之間的鬥爭和較量,簡單而言就是「統和獨」的鬥爭。他指出,這個鬥爭還可能會繼續,因為民進黨並沒有放棄其抗中立場。即使這一次軍演後,蔡英文一方面說可以對話,另一方面也說了一些很強硬的話。所以,估計其基本立場不會改變,包括不接受「九二共識」。大陸方面和民進黨當局的鬥爭可能是一個比較長期的事情,尤其是面對2024年選舉,如果其繼續執政造成一個長期執政的局面,那麼大陸和它的鬥爭將會是長期持續的。當然,白皮書公開點名後,意味着未來在鬥爭中會加大對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分裂勢力的震懾程度,會提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有力懲戒措施。

至於兩岸是否存在破解空間,李義虎表示,從白皮書可以透露,如果兩岸雙方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共同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大陸方面對台灣還是有釋放善意的空間,比如外事問題上的解決等等。他認為,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事實也證明,兩岸關係穩定的基礎是「九二共識」和兩岸一中,只要回到「九二共識」或「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就可以進行對話或協商談判。其中,「核心意涵」內含通關密碼。這樣的話,和解的空間始終存在。蔡英文在佩洛西事件後提出要和大陸對話,關鍵還是要放棄台獨的立場,面對「九二共識」。

白皮書指出,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李義虎表示,兩岸啟動協商談判除了看時機以外,還要看島內政治勢力的分化,尤其要看能否出現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性政黨。他認為,要有能夠認同「九二共識」,共同追求統一目標,願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勢力出現,而且還要能夠代表台灣一定的民意。

同時,李義虎也認為,台灣越早進入民主協商談判的過程,對台灣越有利,越拖延反而會有反效果。他表示,「時不我待」,隨着時間的推延,民進黨當局若頑固堅持立場和路線,其談判的資本將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議價空間會越來越低,現在回頭是岸才是讓台灣利益獲得最大化和最優化的時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