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慾望才是生育的大問題 強制措施催生不了慾望

2022-08-19
紀碩鳴
資深媒體人
 
AAA

shutterstock_2083727323.jpg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對中國生育發佈指導意見,要完善和落實支持生育的措施。措施為保生育,屬國家大計,當然沒錯,但其中有一條還是令人擔心,有些殘酷。

人口問題一直圍繞着中國發展揮之不去,建國初期鼓勵生育,獎勵光榮媽媽,讓人口不斷暴漲;以後又強調計劃生育,一個家庭限制只能生一胎,出生率下挫;如今,風向又變,政府放開生育限制,鼓勵生二胎,甚至三胎四胎可能也不會被罰,因為,中國人口今年面臨走向負增長。

這正是國家出動17個部門聯合發佈中國生育指導意見的背景,要打一場中國生育的人民戰爭。因為,僅靠一個部門或者少數部門發發力,似乎作用不大,必須全面動員,全民動員。

17個政府機構其中包括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民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政府以這樣大的陣勢來發佈這個指導意見是極為罕見的,這也讓人感覺到中國人口問題的嚴峻程度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這份文件是指導性的,是政策性的,還不是法律或者規定,但我擔心的就是會成為有約束力、甚至強制性的規則。文件很長,沒有仔細看,但有一條還是有震撼性的,因為,政策的規定讓人覺得,生不生育已經不是個人可以決定的事了。

文件的第二條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中的第三點強調,"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雖然,說的是減少,但到了基層,或許會變成不是醫學上的需要,絕對不允許墮胎。這是指導意見還沒有法律上的條文規定,但未來,中國隨意墮胎可能就是非法的。那些懷上孩子不想要的,可能會被視為違法受到處罰。不管是因為意外的、養不起的,還是什麼其它不被認為是醫學原因的,懷上了不想要就是不行。雖然,這樣的情況不會很多,但政策規定了,執行一定會很殘酷。

把減少人工流產,以促成增加生育、提高人口數量的目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不科學的措施,對個人、家庭來說,要不要一個孩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主選擇權被剝奪了。減少墮胎作為政府提高生育率,來應對中國人口大量下滑的其中一項措施,這與過去實施計劃生育強行「一胎化」中,出現某些強制和野蠻的方式實施墮胎形成了比對。正是違反人口自然增長規律的強制「一胎化」,令中國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而威脅到經濟持續發展。

鼓勵生育成為國策了,這和限制生育一樣,布下天羅地網,要打一場發動群眾的人民戰爭。強制計劃生育,在一段時間後確實見效,中國人的出生率降下來了,但這讓社會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難以想像,更嚴重的是,年輕人的生育慾望也隨之沒了。即使讓人生,也沒人想生,更何況,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誰都不願意放下自己的人生去為要更多孩子奮鬥。

中國的人口數字顯示,2021年的新生兒數量將降至有記錄以來的低點,從去年的 1060 萬嬰兒降至 1000 萬以下,比 2020 年減少 11.5%。2021年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0.34‰,人口凈增量只有48萬人,不到2020年的四分之一。

2021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是1.16,在全球排在生育率最低的少數國家之列,大大低於經合組織國家規定的人口穩定增長所需要的2.1。人口問題確實不容樂觀。

國家17部門對中國生育發佈指導意見,當然希望用政策導向提升生育慾望,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低慾望才是生育的難題",很多人不同意,認為錢不夠才是生育難題。其實,錢只是一個方面,有慾望才有動力,這不僅是一個邏輯問題,也是現實問題。

中國正滑向「低慾望社會」,沒卻望就不想成家、不想生!「中國超2億人單身」、「我國家庭呈現單身化趨勢」等一系列和中國單身人群有關的話題還曾經登上微博熱搜。上海疫情期間,有年輕人被警告,不配合防疫政策甚至會影響下一代,年輕人回答,只有這一代,沒有下一代了。這種脫口而出的回答,是有備而來的。

這樣的回答也告訴警告者,慾望這種東西,靠強制是催生不了的,需要整體環境的影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 

延伸閱讀
  • 如何讓養老金制度體現刺激生育的要素,同時又顯得公平呢?我倒是可以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現有的養老制度上增加一個系數以反映完成生育責任的情況。例如不生養孩子的人,未來領取養老金的時候需要在現在的基礎上打個7折,如果生一孩的人可以打個9折,二孩的人可以在原有養老金上再乘以1.2,三孩或以上就可以更多。如此可以通過對生育指標的完成系數來衡量未來領取養老金的金額,既保障社會民生的需求,又起刺激生育的意願,何樂而不為呢?

    吳桐山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