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鳴:他結束冷戰,卻為一場熱戰埋下火種

2022-09-02
 
AAA

20220902042412983.jpg

戈爾巴喬夫病逝,享年九十一歲,對於這位蘇聯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總統的去世,各國政府和政要紛紛表示哀悼,美國總統拜登以及英、法、德等西方國家領袖對戈爾巴喬夫給予很高評價,而且不約而同強調他對結束東西方冷戰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戈爾巴喬夫去世表示哀悼,但克里姆林宮稱:戈爾巴喬夫與西方和解的願景是極度錯誤的。外電指,這段話代表普京的態度。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蓋棺論定」,但由誰來論定,結論可能大為不同。戈爾巴喬夫當總統的那個叫做蘇聯的國家已經在他生前被他宣布解體了,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對這位前主人逝世的這一番評論可圈可點。

筆者翻出多年前讀過的《里根回憶錄——一個美國人的生平》(AN AMERICAN LIFE Ronald Reagan,北京新華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翻譯出版),里根在書中引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他任內最後一次和戈爾巴喬夫會面後寫的日記:「這次會晤極其成功。他的態度比我們以前任何一次會談時的態度都好。戈爾巴喬夫的談話聽起來就好像他把我們看作是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夥伴。」而在書中一開頭,里根寫道「人們很想知道蘇聯人能把他們的帝國維持多久……,我很想知道我們國家怎樣才能利用蘇聯體系中的這些裂縫來加速這種垮台的過程。」讀到這兩段文字的人,相信不難理解克里姆林宮為何對戈爾巴喬夫作出如此蓋棺論定。

《里根回憶錄》用大量篇幅來講述當年里根與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交往的詳情,包括兩人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在日內瓦第一次見面的爐邊密談、莫斯科會晤,以及三年後里根即將卸任離開白宮之前六個星期,美蘇兩國元首在紐約會面,除了會面,兩人還經常有書信來往,書中引述了多封雙方信件內容,今天重讀一次這些資料和內容,對那段歷史看得更加清楚。(書中提到時任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曾經為蘇聯入侵阿富汗的行為道歉,但美國從來沒有為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道歉。)里根最為美國和西方國家稱讚的,不是他如何把戈爾巴喬夫「引到談判桌旁」,達成歷史性的核裁軍協議,而是他透過推出星球計劃,成功拖垮蘇聯的經濟,最終導致被里根稱之為「邪惡帝國」的蘇聯解體。今天很多中年以上的人都還記得,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當天,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的那一個歷史鏡頭。

蘇聯解體不僅對西方國家,而且對世界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冷戰結束後美國一霸獨大的新格局,沒有給全世界帶來人們渴望的長久和平,中美之間一場新冷戰正在悄然形成,而另一邊廂,爆發逾半年、已經導致數百萬烏克蘭民眾家破人亡的俄烏衝突,更與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假如當年蘇聯沒有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就仍然是蘇維埃聯盟大家庭裏的親兄弟,停泊黑海艦隊的克里米亞依然屬於烏克蘭的地方。當然,歷史沒有假如。戈爾巴喬夫沒有料到的是,當年他推動並且結束了東西方兩大陣營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卻為三十年後一場兄弟鬩牆的慘烈熱戰埋下火種,更加難以想像的是,戈爾巴喬夫目睹了這場衝突的爆發,自己卻無能為力,這或許是克里姆林宮在戈氏去世時口出怨言的原因所在。

按照戈爾巴喬夫生前意願,其遺體將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他的夫人賴莎的墓旁。在這座著名公墓裏,安葬有另一位備受爭議的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他的墓碑被設計成黑白各半,象徵蘇聯人對他曾經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評價毀譽參半。戈爾巴喬夫也是一位在國內和國際上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的墓碑又將如何設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本文原載於大公報)

延伸閱讀
  • 近年來經歷三溫暖一般高熱與酷寒快速交替的香港人,在戈爾巴喬夫殞落之際,回望三十餘年前蘇聯的改革歷程,再咀嚼香港三年多來走過的路,應該會感慨萬千,而且反思起來更為真切。

    陳國祥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