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于祺:認清形勢 保持國際地位

2022-10-10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10 at 3.32.55 PM.jpeg

作者:伍于祺博士工程師

特區政府宣佈實施「0+3」入境安排後,香港邁向復常的曙光乍現,其中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據說有不少大型跨國金融機構巨頭已答應出席,國際七人欖球賽、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等盛事未來亦會在香港舉行。筆者認為,無論是「0+3」或「0+0」,都只是香港與國際重新接軌的開端,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還需加以善用本港自身優勢,以及各方政策的配合。

金管局早前透露,「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滙聚100多家全球重要金融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當中超過30家機構由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出席,包括: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渣打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 Winters)、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高聞(James Gorman)、高盛行政總裁所羅門(David Solomon)、黑石集團總裁格雷(Jonathan Gray)、花旗行政總裁范潔恩(Jane Fraser)等;機構類別則涵蓋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保險等。

有分析指,參加峰會的嘉賓大有來頭,為香港在新加坡的競賽中扳回一局,但縱觀整體局勢,香港要追落後、甚至超越新加坡,似乎尚有一段漫長的距離。據一個會議展覽匯集平台的資料顯示,本港至年底前有235項會展活動,只及新加坡655項的36%;若與倫敦2,538項和華盛頓1,283項相比,香港更相差10.8倍和5.5倍。此外,新加坡總理公署國家人口及人才署早前發佈《2022年人口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新加坡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3.4%,人口總數達到564萬。雖然低於2019年6月疫情前的水平,但顯然而見的是人口跌勢停止。

至於香港,保安局「香港居民移居外地的估算數字」顯示,2020年和2021年分別有10,500和14,700人移居海外。面對人口和人才逐漸流失,若不及時「止血」,香港的經濟將面臨結構性危機。有關搶人才的措施和政策,連月來已有不少討論和建議,筆者不在此贅,但認為政府有需要重新檢視人才清單,列出本港所需要的行業專才,方能對症下藥。

一眾跨國金融機構的巨頭暌違數年終於來港,除了是因為香港放寬了嚴格的防疫限制,相信他們亦希望藉此機會,看看香港經歷漫長的抗疫之路後,是否依然是值得投資的國際金融中心。筆者相信,即使峰會舉行時,香港入境安排進一步放寬至「0+0」,昔日鬧市街道熙來攘往、旅遊景點人山人海的景象亦不會立即重現眼前。要維持這些銀行大班對香港前景的信心,香港必須善用優勢,突出在全球城市的獨特之處。

事實上,香港早已建立了一套具國際認受性的制度,包括在商品、服務、檢測、專業資格等。未來應繼續把握機遇,助力內地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同時作為大型跨國公司進入內地投資的跳板,拓闊本港整體的發展空間和壯大經濟規模,從而令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固,增強外資巨企來港投資的信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