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日朗:製鹽的客家村

2022-10-13
薩日朗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
 
AAA

 ytt-header1-16-9.jpg

距離香港西貢碼頭大約十五分鐘船程的鹽田梓村,已經有三百年歷史了,整個村落以客家陳氏組成,曾經全村以賣鹽為生,所生產的鹽足夠整個西貢區使用,後來鹽業式微,鹽田失修,一九九八年隨着最後一戶居民搬離後,村落漸次荒廢。近些年當地居民經過修繕、文化保育,這裏已經成為香港一個客家人寄託鄉情的地方,重陽節的日子,香港兩岸客家聯會組織近百客家人來這裏品嘗客家小食,體驗客家文化。

客家人素有傳承文化、敬祖睦族的傳統,鹽田梓保育中心收集了村民遺留的傢具、日常用品、漁農鹽工具等,以實物、圖文和影像講述客家人舊日的生活場景。香港兩岸客家聯會希望久居香港的客家人來這裏共敘鄉情友情,傳承客家文化,認識香港的歷史淵源。

今日的鹽田梓經過保育,恢復了幾塊觀光鹽田,展示着食鹽的誕生過程,產量不多,只製成紀念品供遊客選購,也成了香港僅存的產鹽地。村民手工製作的客家茶粿有艾草、紫薯、杏仁、雞屎藤等味道,豆腐花、柴火土窰雞也是必嘗的美食,口感很特別。村裏有一習俗,為初生的女兒種一棵樟樹,到她出嫁的時候做嫁妝,現在村公所前的百年古樟樹是全村最大的一棵。

st-joseph-chapel-16-9.jpg

鹽田梓在客家村中很特別,在村子裏走過,會感到中西方文化融合處處可見,荒廢多年的房屋外牆的彩繪玻璃上描繪着客家人昔日的婚嫁習俗和勞動生產場面。鹽田梓也被認為是香港天主教的發源地,十九世紀末,建起了香港最早的一座天主教聖若瑟小堂,是小島上一個標誌性建築。曾在此傳教的福若瑟神父還學會了客家話,習慣了早上一杯黑咖啡後就是白飯和魚的客家人飲食習慣,他的書信中留下了這樣的話「在天主的助佑下,我漸漸適應,學做成中國人」、「我願意在天堂仍是中國人」,可見文化的影響也是相互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大公報》

 

延伸閱讀
  • 民宿有別於酒店。最大魅力可能是主人的故事。數百年來,梅州客家人下南洋,闖東瀛,飄洋過海到北美歐陸,歷盡滄桑。衣錦還鄉或節衣縮食買田辟舍,客僑的人生,往往展現出閱盡繁華,落葉歸根的精彩。他們的家宅,能夠帶給遊客們無盡的啓示和遐想。所以說,講好民宿故事,提升民宿體驗,不僅僅是營商圖利,更是弘揚客家生活方式及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

    林文映  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