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稱美中高層對話開好頭但依然任重道遠

2022-11-16
 
AAA

 106523166.jpg

美國專家普遍歡迎14日舉行的中美峰會,認為中美重啟高層對話是好事,但承認兩國在重大議題上分歧猶深,未來尋求共同地帶、取得進展依然任重道遠。

華府智庫國防優先亞洲接觸主任金來爾(Lyle Goldstein)指出,「習拜會」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切實的進展仍然難以實現。

金來爾說,這次面對面會談早就應該舉行了。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將影響和平、全球繁榮和氣候變化的前景。這次會晤似乎完成了最起碼的任務:為穩定兩國關係創造了潛力。但這需要強有力的後續行動,需要雙方都決心打破兩國尖刻言論和緊張局勢升級的趨勢。

金來爾表示,美中在某些領域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有益的,但領導人應該同意:大多數問題實際上並非零和性質,核大國之間的軍事化競爭是危險的。

金來爾注意到,雙方對此次會談的解讀存在很大分歧,包括在烏克蘭戰爭和台灣問題上。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強調了不應使用核武器的共識,而中國的聲明只是說「沒有贏家」。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對北京對台「日益強硬的行動」提出了反對意見,習近平則將台灣描述為中國的內部事務和「核心利益」,並明確使用了「紅線」一詞,暗示中國願意冒因台灣問題發生衝突的風險。

金來爾建議,為了在處理各個困難的問題上取得切實進展,兩國領導人和他們各自的團隊應該爭取每年舉行一次峰會,包括三天的會談,而不是僅僅三個小時。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歡迎「習拜會」。該會發表聲明說,在當前雙邊關係緊張的氣氛下,兩國領導人長達三個半小時的會晤突顯了美中關係對兩國和世界的重要性。該會完全支持美國和中國在尋求穩定雙邊關係和盡可能多地作為全球領導人進行合作方面的共同利益。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艾倫說:「我們很高興看到兩位領導人坦率地討論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定期高層對話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艾倫說:「美中貿易委員會樂見兩國內閣級官員將就存在分歧的領域進行進一步討論,我們希望商業問題將列入議程。定期、密切的雙邊接觸對於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降低關係溫度、共同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都是必不可少的。」

艾倫希望兩國能夠形成一個新的框架,推進建立信任措施,解決兩國關係中存在的長期問題。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舒曼(Michael Schuman)就中美峰會發表評論說,好消息在於美中在談,尤其是在一段非常寒冷的時期之後,包括佩洛西訪台和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管控。這種對話將繼續,包括布林肯隨後將訪華。壞消息在於,雙方似乎經常在經濟到人權等問題上「互相訓話而不是在交談」。

舒曼說,也許這次峰會的結果是我們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結果——對話以及更多對話的前景,讓我們看到了競爭不會升級為衝突的希望。

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馬克(Jeremy Mark)指出,雖然兩位領導人一致認為,美國和中國應該在氣候變化、債務減免和糧食安全方面進行合作,但發現共同地帶並不容易。

馬克承認,在很多領域,官員們甚至連口頭上的合作都沒有。中國對此次會議的解讀警告「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而美國則把矛頭對准了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做法」。他認為,兩國經濟關係的核心分歧可能會繼續惡化。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觀察,兩國領導人在討論台灣時都重申他們各自的立場未變。她指出,拜登多次承諾,如果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將保衞台灣,這違背了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這些聲明與北京方面認為的支持「台獨」和反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其他信號結合在一起,導致中國領導人在會談中要求美方「言行一致」。

莊宛樺說:「我好奇的是,拜登在會談中的表態是否足以讓中方放心,美國現有的對台政策已經並將繼續存在下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回顧 G20 和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的會晤,最重要的成果是重啟定期的面對面交流。我希望,這將促進兩國政府之間以及兩個社會之間更有實質性的接觸。

    陳東曉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