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家稱要平視美國智庫 打破神化促交流

2022-11-22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1-22 at 12.30.25 PM.jpeg

日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編輯部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策劃了「平視美國智庫」專欄,4位學者多維度地分析與評價了美國智庫在重大事務上的角色,並為中國的西方智庫研究提供新視角。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指出,在過去的十年間,美國智庫受到了主流媒體猛烈的批評,其公信力和貢獻度大幅度下降。

王文認為,在美國智庫本國聲譽急劇下降的背景下,中國智庫應該更全面地去審視美國智庫,告別過去對其的神化與迷信。隨後,他指出要從「打破對美國智庫獨立性的神化」「打破對美國智庫正能量的神化」以及「打破對美國智庫印象力的神化」三方面入手,以平常心看待美國智庫的每一份報告,意識到多數美國智庫報告只是美國思想競爭中的一個競品;同時,中國智庫學者應該更自信地與美國智庫進行平等的交流和討論式的辯論,有底氣地在全球輿論界奪回國際話語權。

最後,王文總結道:對於美國智庫並不是要全盤否認,而是對於美國智庫更善於向目標群體傳播信息、引導全球政策議題等容易營造其機構知名度的特點,要透過現象看清其轉型以及受人詬病的本質,與此同時從美國智庫的對外交流和日常運行中找到可借鑒的經驗和內容,並樹立中國人的智庫自信,在我國不斷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背景下展現中國智庫的作用。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黃日涵表示,中國在學習美國智庫輿論生產和國際傳播經驗的同時,也需要對症下藥,依據自身國情來進行優化。

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改變國際傳播的困局,從國家層面,應該重視國際傳播渠道的建設。通過政策扶持、完善法律法規,積極鼓勵並且幫助中國傳統媒體做大、做強,鼓勵互聯網企業打造全球性的新媒體平台,實現有效「出海」,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影響力。

第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智庫的輿論生產以及國際化傳播也要解決資金來源,以及研究素材的問題。智庫的資金來源應該多元化,不僅有政府的研究資金支持,也可以廣泛地吸引企業以及社會支持,形成良性循環,有效支持相關工作的開展。

第三,「主戰場要有主力軍」。中國智庫要積極轉變思路,在依託本土人才的前提下,需要積極開拓海外研究隊伍,使得智庫研究更加國際化。第四,「新領域要允許新辦法」。對於智庫人才的建設,需要有體系的規劃,積極學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對於人才的培養和晉升給予更多的支持力度,鼓勵年輕人出國交流、深度調研,知己知彼,深入瞭解世界,才能生產出更有價值的智庫產品。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陳定定分析了美國智庫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角色,並指出此案例為智庫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醒目的教訓:應鼓勵智庫提高資金透明度、公開背後資助組成,或是智庫本身主動識別並避免資助來源與涉及公共政策領域員工間潛在的利益衝突,為大眾監督智庫幕後利益關係的正當合規性提供規範性的渠道。一方面,智庫應當恪守客觀學術產出的准線,謹慎從事付費研究,不得在學術機構的幌子下開展公共關係或是游說項目。另一方面,智庫的公眾信譽是建立在始終保持獨立批判的聲音、直言不諱地協助政策決策者拾遺補闕之上,而不是盲從於政策主流風向的「隨大流」。基於上述原則,智庫應當持有大局觀念,以服務總體國家利益為指導綱領戮力提供通權達變、造車合轍的學術輸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戰略研究處處長李鼎鑫圍繞「百年變局下美國智庫怎麼了」與「中國智庫應該怎麼辦」兩個問題展開研討。李鼎鑫認為,近些年,特別是特朗普、拜登相繼執政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毫無底線地遏制和打壓,這一系列逆潮流化的做法體現了美國戰略思維右傾化的趨勢和違背客觀發展規律的傾向。在他看來,美國智庫是美國政策特別是對外政策的主要來源之一,美國政策的右傾化歸根結底是整體上美國智庫近年來形成的右傾化趨勢的體現。但美國智庫的右傾化還沒有形成固化的格局,在當下中美兩國的智庫交往幾乎降到了歷史最低點的背景下,中國應該建設行動型的智庫,即全面擴大在各領域同美國智庫的交流,努力貫徹「走出去」的戰略;同時,中國智庫還需要提升自身研究的實力,通過對不同領域長時段的跟蹤和研判來得出更有力的研究成果,才能夠「平視美國智庫」,實現雙方的有效交流,凝聚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力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日本政府必須認真傾聽國內外的反對和擔憂之聲,不要將政治、軍事凌駕於人民訴求之上,必須尊重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在安全領域謹言慎行,認清和平乃世界大勢,不能再次成為戰爭推手,再次成為全世界、全人類的罪人。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