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民進黨大敗是台灣選民回歸理性的覺醒嗎?

2022-11-28
文武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1-28 at 1.57.15 PM (1).jpeg

台灣的「九合一」選舉26日落幕,民進黨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之職。國台辦發言人答記者問時稱,這一結果反映了島內「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

台灣的選舉多,除了中央的選舉之外,地區還有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代表、村(里)長選舉,名目繁多。為節省經費,也為免選舉過於擾民,2014年起將上述地區性的九類公職合併為「九合一」選舉。

地區的「九合一」選舉,是台方地區政治版圖的重新洗牌,也是台灣藍綠兩大陣營不同黨派,每隔4年爭奪地方資源的選舉,因此也被視為大選的「前哨戰」。地區「九合一」選舉的結果,不僅可以影響政黨的地區樁腳、地區力量,同時也是一次大規模的民意測試,兩大陣營各黨派都須根據地區「九合一」選舉的結果,為下一次大選做準備。所以,「九合一」選舉雖然是地區性的選舉,也同樣受到關注。

「九合一」選舉,要解決的主要是地區治理問題,本應聚焦於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不過,由於它也被視為大選的前哨戰,所以,幾乎每一次「九合一」選舉,都被綑綁上「統、獨」議題,這讓地區選舉也變成「統、獨」之間的對抗性對決,而每一次選舉,台灣社會都經歷一次嚴重的撕裂,「統、獨」之爭蓋過所有議題,這令台灣的地區治理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而嚴重影響台灣民主質量。

人們追求民主,是希望達至促進社會整體進步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治理水平,達至良政善治。但是,台灣自從有了選舉之後,一直將「統、獨」議題凌駕於其他所有議題之上,將許許多多有關治理的不同意見,簡單化為「統、獨」兩種取態,連地區「九合一」選舉,都要與「統、獨」牽扯在一起,選鄉長、里長也變成只問「統、獨」,不看個人品行能力的非理性選舉。這次台灣的「九合一」選舉,蔡英文一如以往地進行政治操作,打出「投民進黨候選人,就是投蔡英文」的口號,以及「抗中保台」策略等等。

這種政治操作的結果,就是導致社會對立,政治激化,讓選舉變成一種失去理性的情緒化的活動,台灣的選舉受這種政治化操作的影響,持續了二十多年,其結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讓「台獨」的勢力逐步坐大,二是令台灣的管治弱化,民主失效。

相信絕大多數台灣島民都知道,「統、獨」問題並非台灣可以自己解決,不論選出的是哪個政黨,都不可能改變台灣的現狀。更不是選里長、村長、鄉長,或者市長、市議員應該關注的核心問題。「九合一」選舉所需要關注的,理應是各市、各縣、各鄉、各村實實在在的地區治理問題。而地區的民主選舉最理想的效果,則是能夠透過選舉,整合各種利益關係,統一各方意見,讓候選人可以廣泛聽到不同的訴求,整合出得到最大多數人支持的方案,以從整體上提升地區的治理,改善絕大多數台灣島民的生活。

這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辭職,有分析認為,這是蔡英文將地區選舉綑綁「統、獨」議題,推出「抗中保台」策略的失敗,是島內選民拒絕被「統、獨」綑綁一切,開始走向理性尋求「過好日子」。

如果這些分析是正確的,那麼這是否可以看作台灣民主逐步走向理性的覺醒?或者只是台灣人對於蔡英文治理下的台灣現狀不滿的一次集體民意表達?台灣人是否真的有這樣的覺醒,可能要看台灣下次大選的結果,才能有更準確的判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郭台銘今後的發展,筆者願意誠摯地建議,郭台銘已經在兩次總統大選中嘗試參與,不論2024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郭台銘應汲取教訓與經驗,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如果2024大選選出的總統不是郭台銘,郭台銘仍可繼續努力,為2028總統大選而努力,如果2024郭台銘勝選,然允諾「只做一任」,將錯失處理台海最關鍵的歷史時刻。由是,郭台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者願意鼓勵與祝福之。

    楊雨亭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