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沒有乘數效應的消費券

2022-12-06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2-06 at 11.33.10 AM (1).jpeg

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期今年香港經濟收縮3.2%。事緣外圍經濟表現負面,本地資產市場不振,貨幣流通放慢,經濟不景,社會消費意欲和能力都下降。

這兩年經濟低迷,港府先後向約636萬名市民發放合計15000港元的消費券,增強了市民的購買力,有助他們在經濟困難時期維持生活水準,也能帶動零售和服務業,加速經濟的復甦。

香港現在通脹率約為1.8%;為爭取經濟增長,利率本來有下調的空間。囿於聯繫匯率,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卻有較大局限,更多地依靠財政政策,消費券便屬於一種財政政策工具。而發放消費券,政府財政支出就會增加。港府預期本財政年度有1000億港元赤字,約等於向每名合資格市民發放15000港元的消費券。

1000億港元也約等於2021年香港28616億港元GDP的3.5%,因而若不向合資格市民發放15000港元消費券,香港今年GDP的負增長就可能是3.2%的兩倍。因此,發放消費券是利用政府財政力圖維持民生,也避免了GDP過度收縮。

發放消費券是二次分配,政府收入減少,個人收入上升。在經濟收縮情況下,發放消費券就得依靠財政儲備,因而香港財政儲備將會下降至約8千億港元水平。因此,發放消費券可視為用財政儲備支付居民收入和避免GDP過度收縮。從財政儲備的功能來考慮,那是無可厚非的;但若財政收入和赤字長期得不到改善,就值得關注了。

shutterstock_562292047.jpg

陳茂波也稱,市民使用5000元的消費券,往往消費4000至6000元。不清楚他的講法有沒有數據支持,但應是有根據的。經濟低迷,發放消費券「常態化」後,消費券並不提升市民消費意欲,市民的消費基本上等於消費券的面值,並不產生乘數效應。總體來說,消費券不能帶動經濟增長,只能避免過快萎縮,而且對GDP的支撐全由政府財政買單。

明年,美西方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內地開始放鬆疫情管控措施,若能避免感染個案和死亡案例激增,經濟有望在明年復甦,並恢復較快的增長。香港也會從中得益,特別是若兩地正常通關後,本地的零售和旅遊業都能暢旺一些。

若明年香港經濟未改善,再次發放消費券的可能性很大,否則經濟數據會「很難看」。而若經濟改善,政府財政收入增加,發放消費券的機會也不小,因為市民會要求還富於民。經濟向好,市民對前景有信心,消費券也可能刺激消費意欲。總之,這兩年發放消費券已經開了個頭,以後就很難停下來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