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美國高聲談論台灣具挑釁性有反效果

2022-12-15
 
AAA

 106547374.jpg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指出,當前美中關係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互信,雙方互相猜忌彼此的戰略意圖。他特別提到美國對華競爭戰略高聲談論台灣問題,認為這麼做具有挑釁性和反效果。

布魯金斯學會榮休高級研究員李侃如13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線舉辦的「大數據中國2022年會」上做主旨演講。他研判,當前中美雙方都有意為兩國關係設定底限,兩國關係氛圍有所改善,但人們對兩國關係改善不要有太高期待,兩國關係還沒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李侃如指出,很明顯中美雙方最近為不斷加速下行的兩國關係設定底限,中方也主動開展外交。中共二十大和美國中期選舉後,兩國領導人都更靈活地放眼國外,採取新的計劃。儘管如此,來年對美中關係的預期應當是溫和的,雙方在峰會上同意的對話仍屬淺層,對話渠道仍窄。雖然雙方通過對話和計劃來改善氛圍,但雙方在安全、經濟、外交上仍採取旨在限制對方機會的計劃。

李侃如強調,雙方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雙方對彼此短期和長期的意圖不信任,這種互不信任廣泛存在。他分析,中方總體上確信美國決定限制或打亂中國崛起,且這種戰略具有自律性和國內外高度協調。中方的結論是,中國應當對美國的實力保持警惕,以捍衞自己的關鍵利益。美方則認為中方為了實現自己的長期計劃,不受法律、道德和協議的約束,覺得中國領導人能夠主宰一切,相信中方的目標就是要加速美國的衰落,重建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秩序。

李侃如表示,在這種互不信任的背景中,雙方希望改善氛圍,避免導致衝突的誤判,但雙方都追求具體的措施來衝撞另一方的核心利益,互不理解對方的決策和行動的來由;雙方對於對方複雜微妙的政治系統的運作都缺乏理解,對彼此採取關鍵措施的理由感到擔憂。雙方都通過誇張和假設,導致自我實現的預言。

他舉例道,美方針對中方採取的行動,更多的是保護主義者採取殘酷的產業政策,他們聚焦於競爭,將競爭當做萬能的理由,而不是可辨識的戰略。一切都是為了與中國展開競爭,卻沒有特別的目標、時間線、基準線和資源優先。

李侃如特別提到,不幸的是,這種競爭戰略也涉及台灣問題。「他們非常高聲地談論,即便其實並沒有揮舞你所需要的大棒。在我看來,這樣做具有挑釁性,許多方面也具有反效果。」

在高科技和大學領域,李侃如指出,美國現在的政策在將中國人才驅離,而不是吸引他們。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做法與美國一直試圖保護核心的競爭力背道而馳。

李侃如預期,新一年雙方會有更多的會談來培育更積極的氛圍,會有更多的倡議可能減少誤判和悲劇,但雙邊關係仍可能被一些事件打亂,比如麥卡錫可能在春天晚些時候訪問台灣,那將引發北京做出與佩洛西訪台後同樣激烈的反應,美中關係又會受挫。他說,未來美中關係之路仍然坎坷,雖然總體氛圍可能稍有好轉,但並沒有看到兩國關係從根本上邁向正確的方向。

對於美國有人指責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開展對華接觸政策,對華不夠強硬,等於給了中國「免費入場券」,曾任克林頓政府白宮國安會東亞事務高級主任的李侃如認為,這種指控是歷史修正主義的典型例子,是對複雜歷史的過於簡單化的評估;那種認為美國沒能使中國成為美式民主政體,美方被牽着鼻子走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李侃如指出,過去幾十年美中打交道的每一步都是幕後鬥爭,來之不易。從來沒有聽說,美國政府對華接觸是基於中國將成為美式民主政體的假設。現在批評中國沒有實現民主化,其前提本身就是錯的。他稱,美國對華接觸的前提是,想為中國人民創造機會,產生維持亞洲和平的基礎。從這個角度看,這是相當成功的成就。數億人脫貧,加強了全球經濟增長,美國商界和工人也從中受益,這根本不是你贏我輸。

關於美國學者在美中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李侃如認為極其重要。他說,美國學者所能起的作用是如何可信地,以詳細精妙的方式解釋中國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向中方解釋華盛頓發生了什麼。這需要學者進行經年累月的認真研究,雙方學者需要進行長期接觸,相互瞭解,增進信任,為各自的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李侃如承認,新冠疫情導致兩國學界的交流停滯,多數交流在線上進行,實地訪問很少。他表示,線上交流根本代替不了面對面的對話,私下交往而不是公開說場面話,才能增進真正的相互瞭解。學者深入、廣泛、親密的交流,是決策者拿不到檯面上,但確實又非常需要的東西。他希望疫情後雙方學者交往能夠恢復和增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