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智:通關重建灣區生活

2023-01-27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1-27 at 16.45.39.jpeg

在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宣布中國大門將會繼續向外資打開,令全球領袖相信中國所釋放的經濟活力,是提振全球增長的希望。動態清零三年後,國內的嚴密封控鬆綁,香港爭分奪秒重啟跨境運輸,市面逐漸浮現復甦跡象,農曆新年一遍歌舞升平。兩地通關是全面復常的第一步,亦是大灣區發展兔躍新程的好開始。

外資對大灣區商機的觸覺最敏銳,還未開關之前已經提前部署。滙豐發現近7成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拓展在大灣區的業務,受惠於去年初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它們認為大灣區的經濟增長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調查於2022年9月進行,訪問全球16個國家三千多名商界領袖,印證跨國企業一致看好疫後的大灣區。

不過,我們也需要認清市民已經不如往日般熱衷於灣區發展。根據中大亞太研究所2022年11月的調查,只有19.1%市民會鼓勵青年去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比2021年7月的37%減少差不多一半,反映不少市民抱着觀望,甚至是懷疑態度。少子化與移民令適齡學童下降,本地大學的聯招學額充裕。內地經濟放緩,就業前景不明朗,避險心態萌芽更不利創業。這些客觀條件不改變,大灣區的吸引力自然也大打折扣。

這也難怪,因為疫情所帶來的不可抗力,拖慢了所有發展規劃。民主思路每半年訪問市民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升學、就業、退休或生活的意願,有興趣的市民一直維持於一成多。2018年6月錄得12.2%,其後大致不變,修例風波觸發的下跌亦於一年內回復。不過疫情之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全面停頓,使北上發展變得遙不可及,考慮前往的人數拾級而下,至2022年7月的4.5%。

這幾年來的便利措施和宣傳策略,令國際投資者密鑼緊鼓,憧憬重新開放的大灣區。通關之後,市民北上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意願,相信會隨市況復甦,回歸昔日的基本盤。然而離鄉別井的始終屬於少數,大部分市民也植根於香港。大灣區發展突出經濟機遇的一面,惠及工商專業界,未來更應展示宜居養老、消遣娛樂、渡假旅遊的一面,以居民互通往來為起點,使灣區生活成為香港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大灣區的涉外律師事務,可謂好處多多,開放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利用港深平台為機構和個人打官司,為民眾解難消災。涉外律師們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辦案,是不同法律制度下的中介人。從6月28日開始啟用的跨境律師,一個把月,已見業務開花結果。

    冰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