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明:口罩令後不再戴口罩?

2023-02-28
周尚明
專科醫生.民主思路成員
 
AAA

13.jpg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市民開始以防疫需要而戴口罩,香港政府更於同年7月開始實施《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即「口罩令」)規定市民於特定地方需要戴口罩。近日,因應新冠疫情所實施的種種限制也陸續放寬;最後的限制「口罩令」也於三月一日取消;但對於整體社會而言,是否適合永遠地對「口罩」說再見呢?

筆者認為,政府應考慮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鼓勵市民戴口罩;原因並不是擔心新冠疫情回來,而是要減輕季節性流感對市民的影響。

季節性流感並不是發燒流鼻水那麼簡單。根據統計(註1):每年全世界約有294,000至518,000人死於流感;在香港,每年每十萬人口中就有18.7人(以香港人口來算,即每日約有4人)因流感死亡;而65歲或以上的流感死亡率更達到每十萬人中有128.6人(註2)。所以我們要用方法去避免有人因季節性流感喪命。

再看一看近4-5年流感對香港的影響。

03501e23-8167-49ad-a43f-6a3b4b11d3ff.png 

圖1:每一萬人口中因流感入院的人數比率

圖1為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所提供的2018-2022年各月份因流感而入院的「每一萬人口計人數比率」(註3),當中帶有兩項重要資訊:1)新冠疫情之前(2020年前),每年冬季(12月至次年3月)皆為流感高峰期,在有關時段內因流感及其併發症而入院的人數比率也會大幅上升。2)2021-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因有「口罩令」的關係,全年因流感而入院的人數比率維持於很低的水平。相同的趨勢也可於同時段的「按年齡組別劃分的每周嚴重(定義為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流感個案數目」(圖2)(註3)及「呼吸道樣本中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圖3)(註3)。由此可見,口罩可以有效減低市民因流感入院、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的機會。
03501e23-8167-49ad-a43f-6a3b4b11d3ff.png

圖2:按年齡組別劃分的每周嚴重流感個案數目

03501e23-8167-49ad-a43f-6a3b4b11d3ff.png

當然,提高流感疫苗接種率也可達到類似的效果,但在達到目標前,戴口罩似乎是較有效及合乎經濟效益的方法。所以筆者建議政府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鼓勵市民戴口罩。

 

參考:
1. Dattani S., Spooner F. How many people die from the flu? [Homepage on the Internet][Updated 2022 Oct 20; Cited 2023 Feb 27].Available from: https://ourworldindata.org/influenza-deaths
2. Wong JY, Goldstein E, Fang VJ, Cowling BJ, Wu P. Real-time estimation of the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mortality in Hong Kong. Epidemiol Infect. 2019 Jan;147:e217. doi: 10.1017/S0950268819001067. PMID: 31364545; PMCID: PMC6627011.
3.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流感速遞[Homepage on the Internet][updated 2023 Jan 5; Cited 2023 Feb 27]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fluexpress_week53_5_1_2023_chi.pdf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