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韋瑋:撤銷口罩令邁向復常

2023-03-03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及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副行政總裁
 
AAA

shutterstock_1935399613.jpg

政府宣布全面撤銷口罩令,為長達900多日戴口罩的日子畫上句號,對社會各界都是好消息,亦代表香港真正全面復常。不過,由於本港正進入季節交替所帶來的流行性感冒高峰期,戴口罩對健康保障有一定的效用,市民應就各自情況作出最好的決定。

解除口罩令下,除了室內、室外和公共交通工具無須佩戴口罩外,高風險處所的負責人可採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要求職員和訪客佩戴口罩。由於不是強制性措施,相關指示亦可能不太清晰,加上每個人或有不同考慮,容易就佩戴口罩的問題產生誤會或爭議。故此,當局有必要與相關機構向市民發出清晰指引,並在撤口罩令初期,派員在上述場所向市民解說及支援。

另一方面,口罩令解除後,市民對口罩的需求大減,本地口罩廠的去向備受關注。平情而論,本地口罩廠按照商業模式運作,營運者自負盈虧無可厚非,不少本地口罩廠早已有所預期而另覓出路,包括兼營生產其他關連醫療物品,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等。然而,政府通過「防疫抗疫基金」以公帑資助企業設立本地生產線,並於疫情期間「由零開始」累積經驗,生產符合國際標準兼具設計美學的「香港品牌」,可以說是官民通力合作,說好香港故事的一大明證。倘若輕易放棄,則浪費了過去各方努力和資源投放。

現在當局最少可以考慮兩方面的跟進工作。第一是把口罩列為戰略物資。剛過去的經驗可見,公營醫療機構雖一直備有足夠的防疫物資,但市場卻難以在短時間內應付突發需求,因而造成疫情初期的社會恐慌。由政府維持一定數量的口罩作為戰略物資,既可穩定市場需求,也可為未來可能爆發的疫情作好準備。

第二是完善政府採購政策。除了穩定需求,政府或公營機構應在採購中加入「香港製造」的要求,以實際行動傳遞當局支持本地製造的訊息,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避免疫情初期的「搶口罩」亂象重演。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香港仔》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