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疫後看北京的變與不變

2023-03-20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1027911667.jpg

 

到北京出差,到辦公室樓下買一杯咖啡,成了我每日的期待。店家走大眾化精品路線,一杯挺好的卡布奇諾才15元(人民幣,下同,約17港元),顧客如果支持環保自帶杯子,再折扣5元。

疫情三年後終於再次踏足中國首都,第一個小發現是到處都能喝到優質的精品咖啡。辦公室樓下那家叫Manner,我買了兩次才發現,這是疫情期間崛起的獨角獸企業,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在2021年還參加了它們的A輪融資,它如今已完成五輪融資,估值約28億美元(約219億港元)。這幾年,新冒起的咖啡品牌已不下10餘家,凸顯了城市人的口味愈來愈精緻、消費習慣更西化。

北京同事還瞧不起我點卡布奇諾,教育我「到中國不要喝傳統意式咖啡」,「要喝他們自己創新的口味!」我看了一圈附近的各家咖啡館,果然琳琅滿目:燕麥、桂花、茉莉、碧螺春、橙、奶酪、海鹽、Dirty(熱濃縮咖啡+提純冰牛奶+輔料,撞出強烈視覺與味蕾震撼)等等。中國店家為了搶市場,品類、想像與情懷都得「卷」,都是競爭給逼的。

還有朋友連Manner都不許我喝。她說:「你來中國喝甚麼Manner?你應該去胡同喝他們自己烘焙的豆!」我想,按這個趨勢發展,搞不好哪天中國咖啡可能反攻歐美,帶動新一輪咖啡風?

但除了這些,許多人問我覺得北京還有甚麼變化?我總感覺有些說不上來。大變化談不上,但細微的氛圍改變也清晰可感。

首先是人少多了,金髮老外幾乎看不到。這先要歸因於2017年的清退行動將大量所謂的「低端人口」清出首都。再之後的三年疫情、尤其是2022年中國在防疫與經濟上雙重受創,大城市就業機會今不如昔。何況中國出入境管理至今也沒有完全恢復到疫前水平,人流不少才怪。據說1月初中國剛放鬆疫情管控那會兒,北京的人流多了些,最近又少了。

第二個變化是市裡多了些宏偉的地標性博物館,比如2021年開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2022年對外開放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館。前者是宣揚中共黨史,後者既表現民族自豪感,也是學術寶庫,地下四層地上10層內收藏了明清檔案1000餘萬件,公眾可預約查檔。有人說,北京安靜了、整齊了,歷史感更厚重了。

第三個變化,是我有些恍惚地發現北京更為中產化,還成了消費風氣頗盛的商業中心。咖啡文化只是一個方面,白領去年就熱捧據說是純英國血統的高價摺疊車「小布」。今年疫情防控放鬆後,餐館都不好訂位,我在街上、地鐵上看到的市民,穿的用的都不算差。

數據顯示,中國當前疫後復甦勢頭還不算強、房地產低迷、民企信心不足、年輕人失業率高企,正面對這一堆問題。三年防疫的支出已讓許多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一詞就罕見地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出現三次,連廣東一些地級市的公務員都被減薪四成。但是,到中國現場看一看,人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大家只是花錢更謹慎,但荷包還是有底氣的。

根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按照全球統一標準測算,2018年中國的中產階層人口已相當於總人口的一半,超過7億。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國依然是後勁十足而且不可忽視的龐大市場。

然而,在這麼個懂得消費、品味愈來愈精緻的北京,又讓人感覺缺少了點甚麼。是多了務實主義、不見了愛侃的風格。疫情前北京的「的哥」,早就不是傳說中的「政治評論員」了,如今新聞媒體里有更多政治性宣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卻愈來愈少談時政。這可能是因為普通人既沒有多少信息想侃,也知道多說並不會改變甚麼,反倒可能招惹麻煩,不如專心工作與過好日子,助力發展國家經濟與科技。

在這個文明古都,執政者正力抗整體的西化趨勢,要證明現代化不等於西化,方法是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再強化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目的是打造現代化的新樣式,為人類提供現代化的新選擇,叫中國式現代化。

這個嘗試會不會成功?這是中共二十大後最值得觀察的看點。一些人有些擔憂,權力高度集中的模式會從頂層開始、層層向下傳導且被複制,導致中國在解決了過去政令不暢等問題後,又累積出新風險。此刻中國依然處在發展上升周期時,問題都會在發展中化解,但未來會如何總讓人感覺有些未知、有些不確定。而在可見的時期間,尤其是剛走出疫情、官方大力重振經濟的這幾年,還是發展可期,只要沒有再橫生突發風險,普通人平常的日子可以過得不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崇禮是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轄的一個區,也是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其中一個重要比賽場地。崇禮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歐陸小鎮,在冬天要是鋪滿白雪,絕對比很多網紅景點來得漂亮。但從車窗望向周圍,區內的人流、車流實在非常稀少。在冬奧光環的加持下,崇禮區也未見有效令旅遊業變得興旺,讓筆者反思了鄉村向旅遊業轉型後普遍會遇上的問題

    吳子倫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