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中國推動全人類和解式現代化

2023-04-24
 
AAA

 shutterstock_1115269154.jpg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中心主任、兼任教授楊開煌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中國式現代化」論述之反思》,作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面體現與「歷史和解」的「中國式現代化」,從而產生自己民族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從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現代化的時間推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既有空間動力,調整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又是在反思和糾正西方國家現代化的掠奪自然、掠奪未來的錯誤與罪惡的發展道路,強調「與自然和解」「與未來和解」的時間動力,從而使得人類的現代化,產生持續而生生不息的動能,不斷推動現代化的進程。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還獨特地提出了第三方面的「和解」,就是與全人類的和解。「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國文化的思維中,體現出「共濟天下」的主張,並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現代和未來世界和解,是中國現代化貢獻世界的「和平公共財」,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實現的起點和藍本。中國人從來都相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國人相信「共濟天下」的全人類和解式的現代化,才是人類和平的真正基礎。而不推崇西方社會達爾文主義,更不同意西方「民族國家」現代化的「以鄰為壑」的霸道式現代化。文章內容如下:

一、前言

(一)「現代化」在西方國家主宰的話語體系中,往往被認定是否成為「西方」的代名詞。事實上,如果客觀地反思,「現代化」也就是任何民族或國家,從古至今為了生存,不得不發生的從個別的、單一的蛻變,發展到民族或國家整體的觀念、體制、結構、價值的變化。然而西方國家近三、四百年因「工業化」所帶動的變化太快速,太驟烈,以至與其他未發生工業化國家的「發展」,大大拉開差距,並使它們逐漸成為西方民族國家殖民、剝削和奴隸的對象;反之,那些被殖民的民族和國家也自覺或不自覺地以「宗主國」為樣板,作為自己蛻變的方向和目標,也助長了西方民族國家「自以為是」「自我傲慢」地成為全世界發展的標準。

但如今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於從邯鄲學步中掙扎出自己的覺悟,從而帶着民族的自信,走上自己的道路。

(二)回顧近代中國在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欺侮、壓力下不斷蛻變的歷程,公平地說每一時代的政府都作了那個時代應有和能有的努力。以今視昔自然有許多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但決不應全盤否定,沒有前人的嚐試,也很難成就如今的成功。古人戒曰「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①今日為昨日之繼承和批判,明日則是今日之繼承和批判。

二、中國「現代化」發展路徑之比較

一旦我們從中國「國家現代化」的全視角,以理解和體會的立場,來審視近代中國的滿清政府、國民政府及人民政府的努力,我們就可以發覺其中批判的繼承性。

(一)滿清政府的「現代化」歷程:十九世紀初始,盎撒帝國主義的擴張之路,觸及中國,中國在屢受挫敗和屈辱之下,開始思考因應之道。在中國漢人儒家文化薰陶之下的滿清政府,從「船堅砲利」購買式的應變到「自強運動」學習式的應變,再到「立憲運動」的制度式改革,結果均以失敗告終,清朝終不免其覆滅之命運。從目的性來看,滿清政府的變革,始終衹有一個目的,保住滿人的統治權。雖然從現在來看,作為初次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其應變的路徑、方法皆不能算錯;然而,領導無決心,滿漢無共識,精英體會淺,民眾不關切。最終衹能收穫失敗的結果,然而其失敗也讓中國人開始了全民族的逐步看世界覺醒。②

(二)中國國民黨的「現代化」歷程:辛亥革命幸運地成功結束帝制,然而國家隨即陷入分裂、混戰之中。用中山先生的話說:「本以救國救種為志,欲出斯民於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熱,與革命初衷大相違背者。」③其後北伐成功,中國國民黨有十年建設的時間,取得一些成效,遂有「黃金十年」之譽。然而外國勢力依然左右中國,尤以日寇侵華日狂,其後抗日,內戰相繼蹂躪,國幾不國,所謂國家「現代化」,更加遙不可及。敗走台灣之後,中國國民黨依靠天塹之險及國際冷戰形勢,在台灣建設上,意圖依歸三民主義之理想。然而在兩大陣營對峙的格局下,作為孤島,衹能依附美帝換取安全,結果台灣的現代化雖初有成果,然在經國先生逝世之後,逐步偏向資本主義,而且公然附庸美帝,並深受控制。台獨政客掌權之後,更進一步淪為美國霸權主義予取予求、全無身份的「政治僕從」。

(三)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歷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一開始選擇的「馬列主義」,其本身就是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反省與批判,所以「社會主義」就是「後現代化」的路徑。從當時中國的國情而論,是一種超前的選擇,必然是比較辛苦的選擇。所幸中國共產黨在本土派毛澤東領導下,經過不斷的鬥爭,終於將資本主義現代化時期才發生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轉為適合中國國情的前資本主義的農民革命,發動了農民參與。革命既是為了農民自己的利益,農民就參與了為自己的改變命運的變局之中,這是中共成功將中國現代化的動力,由上向下的政治、社會知識精英的愛國、救國運動轉為由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愛國救國運動。所以革命的動力無窮無盡,而且終底於成。然而革命的成功,不等於現代化的成功,所以毛澤東在西柏坡時,會發出進京趕考的警語。④其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國家建設的歷程中,我們也時時可見凡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基本上既對應社會主義精神,又符合中國國情,鼓舞了人民熱情的政策,結果必然事半功倍,成績斐然。例如毛提出自力更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習近平反腐肅貪,脫貧小康等。所以中國共產黨的「國家現代化」的成功動能之一,正是由於其政策符合中國國情。所謂「符合中國國情」,通俗而言,就將當下精英的理想和普羅大眾(proletariat)的需求相結合,形成深具中國特色的政策,故而邁向成功。

回首反思,中國的「現代化」(從農業生產力到工業生產力)歷程中,滿清政府未識此理,中國國民黨未實踐此理,衹有中國共產黨識其理、踐其理,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是僥倖,不是偶然。

  三、中國「現代化」反思孫中山的「迎頭趕上」

中國大陸的現代化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台灣就有若干精英之士,很自然地就將之與孫中山的「實業計劃」相比:從量的方面看,其中「實業計劃」有關建立全國鐵公路系統,共計約二十萬公里的鐵路及100萬公里的公路⑤。事實上,2007年底時鐵路達到7.80萬公里,而公路的總里程為358.37萬公里。⑥2020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14.6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3.8萬公里;⑦到2020年公路5,19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161,000公里⑧。從質的層面看,由於科技發展層次不同,其實無從比較。重點在於,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孫中山無疑是同一時代中,能從全局規劃中國全面「現代化」之第一個人,這是十分了不起的前瞻眼光。蔣夢麟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第一位有過現代科學訓練的政治家。他的科學知識和精確的計算實在驚人。……因為他的眼光和計劃超越了他的時代,許多與他同時代的人常常覺得他的計劃不切實際」。⑨然而,「不切實際」的評價,對當年的中國人而言,主要是源自於民族自卑,而中山先生認為之中國人「知易行難」的認知有錯,並著心理建設乙書以破心魔。然而真實的情況,還恰恰是「知易行難」(空想容易,實踐不易):首先掌權者的想法,他人難以相隨,於是實施的具體步驟無法落實。其次是天價的資金,如何籌措?其三是外國的資產階級及其政客有可能協助中國而不企圖控制中國嗎?其四是外國政府、政客會安心讓中國發展嗎?對比中國共產黨建政之後的探索,可以發現每一步都是無比艱巨的挑戰。

簡言之,沒有具體的「計劃」,一切衹是理想、空想;有了具體的「計劃」,沒有「獨立自主」的國家,所有的「計劃」依舊是空中樓閣、巷議清談;沒有強而有力、長期規劃又能貫徹執行的政權,國家現代化也衹是海市蜃樓、紙上談兵的計劃而已;沒有自己國家的工業支撐、科技支撐,國家建設也衹能藉助於先進,受盡剝削,任人宰割,永遠處於跟跑者的地位,永遠衹會是先進國家的「打工仔」而已,這不應該是中國現代化的國家目標。|

總之,中山先生基本是西醫治病的思路,對中國的病弱,開出了許多藥方(建國方略),但中國的關鍵是體質不和(農業文明不符合工業時代;農業為基礎的朝廷統治亦不符工業經濟的國家治理;農業經濟的生產方式也不符合工業生產方式),立足在當今中國大陸現代化成功的基礎上,讚揚孫中山恰恰是對中國國民黨對孫中山「實業計劃」無法實踐的諷刺。

其次中山先生「實業計劃」即令如其所願,國際(其實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應允參與中國的發展,則到了上世紀廿、卅年代西方遭受經濟大衰退時代,中國必然無法脫離陷入中低等收入陷阱之苦。中山先生把西方人想得太好了,把國際政治想得太簡單了,並沒有,或不願意麵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勢力範圍,直接交給日本,而中國無力反對,以至全國暴發「五四」運動」的事實。在中國的現代化的道路上,若不對西方帝國主義的醜惡和陰謀及它們對中國的傲慢和鄙視有充分估計,結果必然失敗。西方人都知道而且十分警惕,也必然牢記「讓東方的巨獅沉睡,一旦清醒,世界必定為之震動」的警語,這便是「黃禍」、「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輿論市場的根源。而中國人是到了2021年3月,才直面怒斥邪惡的美國霸權主義國家。⑩

其三、當年的中國也沒有足夠的人才支撐中山先生的實業計劃。沒有自己的政權,沒有高級領導,也沒有高中級管理人才,連識字的勞工都缺。「實業計劃」放在當年大家認為「不切實際」,誠非虛言。

  四、中國共產黨「現代化」成功之道

(一)毛澤東從「農民革命起家」即以社會需要推動國家變革。建政之後,先是趕走西方殖民者,防止外國再度干涉、插手中國事務,使中國人民成為中國主權的主人;參與朝鮮戰爭,使中國成為名實相符的現代「獨立國家」,中國人民政府成為中國大陸真正的決策者。之後,毛澤東在國家建設方面,採取了「安全優先於民生」,使中國有了原子彈;「重點發展優先於全面現代化」提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現代化,並「透過以農業生產的原始積纍,支持工業、國防的發展」等政策,中國大陸才獲得真正的國家安全,擺脫了重蹈「被殖民」的命運。

(二)鄧小平的國家現代化之路,也是從「四化」開始,衹是內容修正為「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為了引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合理做法,又不失自己的自主性,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之路。以往中外專家都強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衹是為了「借鑑資本主義手段,為中國的發展『補課』」障眼法。事實上,這應該是鄧小平的一種「以我為主」的創造性轉化之道。任何尋找外在方法,必須符合原本的內在價值,兩者結合才能產生內在動力,並且不改變原本的社會主義目標、從而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習近平總結、整理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現代化努力的成績和缺失,提煉出新時代中國現代化的指導思路和實踐取向。

shutterstock_1376982239 (1).jpg

一、指導思路有三:1、為人民服務之初衷:國家的存在是為了全體國民,不是為了某個階級。在工業時代國家所謂的為「全體國民」,不僅僅是從需求面檢視其「救濟措施」或「福利政策」做得是否及時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為人民服務」是檢視其政策,能否從供給面真正地為絕大多數國人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這就必須依賴不以「營利」為目標的公有企業,衹有公有企業才能在必要時以國家政策的「公平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不以資本家的利益、企業本身的利潤為依歸。所以「為人民服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務人員而言,不僅僅衹是依賴宗教式的道德要求,而是國家擁有相對性的資源和實力去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

2、以中國國情為出發點︰任何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狀態和情境,選擇符合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道路,則其發展的需求才能持續不斷。所謂符合「國情」,具體來說,又包含了:一是社會對改革的承受力。一個國家追求生產力的變革、發展,必然是對現有秩序的改變,在此情況下,「急於求成,作出政績」幾乎是所有西式「民主」政權執政者的心態,因為有換黨換人的壓力。然而罔顧社會對變革的承受力,其結果往往是「未得其利,先蒙其害」。中共稱中國大陸的變化,「既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又維持了社會的穩定」,正是由於沒有實施西式「民主」。所以從政黨的角度言,可以從長計議,從容施政(當然地方當權者政績心態依然存在)。二是國家的改革,必須尋找改革的「根本動力」,而「內生動力」就得之於人民從改革中獲利,亦即中國共產黨多次強調讓改革的紅利與人民共享。有了領導的改革意願與決心,又有由下而上的改革動力,改革自然容易成功。三是結合國家、民族原有的「價值觀」。通常我們論及一個國家以「西方化」為目標的「現代化」變革都習慣分為「器物、制度、價值」三個階段,而最困難的是「價值」。而「中國式現代化」處理「價值」議題的方式,則要求在自己國家、民族原來的文化中,尋找符合國家現代化的文化價值。自己固有的文化價值中,賦予現代性的意義。如孫中山把民本思想和民主主義嫁接起來;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相近的思路,這是一種衝突最小的現代化變革。所以中國國家、民族的現代性追求,不是使自己變為「西方」人,而是成為現代化的中國人。

3、黨的集中領導和黨的自我革命。國家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民族跨越幾個世紀的、高度複雜的、涉及民族存亡命運的工程。在如今西方、特別是美國霸權主義宰制的國際體系之下,可以說是步步艱難,處處陷阱。沒有全民共同的共識,沒有國家內部堅強有力的領導、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獲得現代化發展的成果。所以中國大陸的現代化不能不歸功於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執政,多黨協商」的社會主義新型政黨政治。然而「一黨執政」並非沒有缺點,所以習近平倡議執政黨的「自我革命」,這是馬列主義政黨的重要特色。一個長期法定掌握國家權力和資源的政黨,若沒有制度制衡的外在控制,必然衹能自覺地藉諸內在的把控機制和監督制度。這不僅僅將「自我批評」「自我清洗」「自我革命」的規定「道德化」,而且必須「制度化」「習慣化」「法治化」,特別是引進和借諸現代信息科技的效率和功能,把黨意與民意的溝通管道大大暢通,把共產黨的「黨內監督」擴大為「全民監督」。從而既能全方位、全天候地約束幹部、官員的腐敗行徑,又有效而及時地糾正、調整黨的政策。使得「自我革命」成為社會主義新政黨政治的鋼性需要,則黨的領導和黨的「自我革命」,就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新選擇。

二、四大實踐取向:除此之外,研究習近平推動中國新時代的現代化又可以提煉出四大取向:

第一是「有序發展取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必須步步為營。以中國為例,中國式現代化是先發展單項項目,即「四化」先行,再做整體的現代化規劃。這也是何以中共先在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着再於二十大進一步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因脈絡。

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有何差別?兩者自然是同一指向,同一目標,並無本質之別。但至少有三個對比。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主旨是對內,講明中國大陸現代化的根本屬性;「中國式現代化」則是對世界其他國家說明,世界上有一種非西方式現代化的可選擇性。

再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針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而言,突顯兩者的差異;而「中國式現代化」是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廣大人民而言,現代化是可以且必須惠及全體人民的。

其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更強調其現代化道路的特殊性部分。從現代化的歷程而言,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性。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歸納出可供其他國家根據自身的國情、文化為基礎,可參考、學習的現代化之普遍性原則。如習近平指出的人口數量、人民為本、平衡發展(物質,精神,人,自然)及和平手段,⑪這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努力中,必須自我衡量的因素。足證習近平所說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其實是歸納完整的國家現代化普遍原則。

第二是「內生動力取向」:從經驗上看許多國家因外力壓迫或依靠外力,而獲得「現代化」成果。但是一旦外力撤走,這些國家就無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中國的「內生動力」作為現代化的驅動力量,才是國家現代化生生不息的的正能量。這裏「內生動力取向」有二層意義:一是必須發動全體國民自動參與。中國古語雲「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國家願意分享「現代化」的成果,人民自然願意參與,這是內生動力之一。二是尊重各國不同內生動力之動員與成果,既是各國自有的內生動力,其現代化的成果必然不同。如中國是多元宗教的國家,而穆斯林民族為一元宗教的國家,兩個民族的「現代化」方式和追求不可能相同。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就是中國的辦法是參與各國原本的國家發展規劃,再加上中國「一帶一路」的協助,即「各國+」的模式,使之更易於成功。中國式現代化是尊重各國的價值,創造「美美與共」的現代化之路。

第三是「全面和解取向」:當下非西方國家和人民談及現代化時,每每受到西方話語的洗腦,因為羨慕西方的現代化,而將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視為現代化的障礙。於是很多倡議本國現代化的主張,均有意無意地與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統做出區隔,形成對立,現代化成為去傳統化。然而,西方社會迄今為止,他們對自己的歷史、傳統、習俗無不全力維護。如歐洲的小鎮、羅馬的巷道,美國迄今維護其合法持槍的不良傳統,都不肯放棄;足證非西方國家的「自我否定」式現代化之愚昧與無知。

「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面體現與「歷史和解」的中國式現代化,從而產生自己民族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從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現代化的時間推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既有空間動力,調整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又是在反思和糾正西方國家現代化的掠奪自然、掠奪未來的錯誤與罪惡的發展道路,強調「與自然和解」「與未來和解」的時間動力,從而使得人類的現代化,產生持續而生生不息的動能,不斷推動現代化的進程。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還獨特地提出了第三方面的「和解」,就是與全人類的和解。「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國文化的思維中,體現出「共濟天下」的主張,並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現代和未來世界和解,是中國現代化貢獻世界的「和平公共財」,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實現的起點和藍本。中國人從來都相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國人相信「共濟天下」的全人類和解式的現代化,才是人類和平的真正基礎,而不推崇西方社會達爾文主義,更不同意西方「民族國家」現代化的「以鄰為壑」的霸道式現代化。

第四是「自我超越取向」:中國式現代化最高明之處,在於最終目標是「超越自我」,而非爭做世界第一。對中國來說,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中國的體量、人口規模以及先進的生產力,長期以來都居世界第一。而在中國的文化認定了能力大者,責任更大。孫中山在民權主義第三講中說「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而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造十百人之福,所謂巧者拙之奴,就是這個道理。至於全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力,以服一人之務、造一人之福」⑫,也是此一思想的體現。所以中國古代的君王心中所思所想都是超越「漢唐盛世」,毛澤東想比的也是「秦皇漢武」。這說明了中國人追求的永遠是「超越自我」,並不稀罕去爭世界笫一。而「超越自我」是將自己的明天視為對手,中國人永遠有明天也就永遠努力超越自我。因為「今天的我永遠不可能超越未知的明天的我,因此現在的我,衹有永遠在努力的道路上」。一旦我們發展的「核心動力」是「超越自我」,也就沒有「稱霸」的必要。一個追求「超越自我」的國家,要跟誰稱霸?但在中、西文化的隔閡之下,西方特別是霸權主義國家更是完全不懂也根本不信。但中國人相信在百花齊放的花園中,每朵花並無意與他人競豔,衹是努力綻放自我,終於成就美不勝收的美景。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是這個人類世界的大花園中,準備重新開放的花朵,其他種子的發育過程可以參考,但中國最終成就的是自己的花容、花貌,以增添和成就世界之美。

五、反思與建議

(一)國家之變革多由外力之剌激,從而矢志「迎頭趕上」,於是購買、模仿、抄襲、山寨,學習。這是除英帝國以外,所有國家「現代化」必經之路。然而「迎頭趕上」至多衹能「並駕齊驅」。缺乏內生動力,久則衰敗,難以為繼,難有成功。

(二)國家蛻變則必須在變革之餘,尋得自己內生力量,特別是全民參與的內生力量,「為人民服務」,「回應人民期待」,因為變革的成果是人民共享,便是內生變革源源不絕的動力來源。

(三)從個別的、單項的發展和追趕,行之有成,才到全面現代化。而全面現代化的目標應該是尋找到「自我特色」的現代化,是與他人的不同、是跳出紅海的撕殺、改道藍海策略,追求的是「自我超越」,故而衹需「自主」,無須稱霸。

(四)綜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國家現代化的歷程,正是透過早期不斷獲取農業積纍去成就工業,犧牲生活追求,去成就工業體系的完整,集合國力,優先發展科研大國重器。使得中國這個半殖民、半封建的失敗國家,終於民族可以「自保」,國家的安全無虞。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可以放心「摸著石子過河」,尋找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的基本保障。

(五)中國式「共同富裕」之現代化思路,對西方「剝削剩餘價值」之現代化思路,存在着「類」宗教式的價值衝突。中西的鬥爭是長期的、持久的、人類未來價值觀的鬥爭。中國的現代化,也是東方文明國家現代化的成功,對西方民族國家的現代化傲慢,是一場「羞辱式」的挑戰。中國的現代化,更是多神宗教信仰民族的現代化,對一神論宗教信仰民族現代化的「真理」觀是一種致命的打擊。中國的現代化,是無產階級最終「自我解放」的現代化,對西方資產階級社會「達爾文進化論」式現代化的世界觀的革命。是以「資產階級、一神論的西方民族國家」必然群起抗議,抱團反華。因為對傲慢的他們而言,西方國家相信,他們也是在為其自以為是的「真理」而戰。

(六)現如今伊斯蘭宗教國家的現代化正是和中國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攜手共進的基礎上去實現各自的夢想。因此,可以合理地猜想,中華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將可以尋找到、並最終締造和平共處的未來。⑬

\當然從「一神論」的宗教而言,今日的中國必須更慎重處理伊斯蘭教的「一神論」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可能的緊張。

(七)中國共產黨經過七十餘年的努力,的的確確將農業中國蛻變為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現代化的國家。中國已經完成了華麗的轉身,等在中國的面前依然有不可勝數的困難和挑戰,然而立足深厚的文化、綿長的歷史、當下的實力、優良的制度、精英的政黨,加上中華民族的自信,必將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八)台灣在國家現代化中的角色與功能:

 

1、在「四化」的發展時代,受制於兩岸政治的氛圍下,角色亦有局限,但曾參與,有貢獻;其功能衹在民間、經濟、地方方面。

2、在「現代化」時代,台灣當權者的角色衹能被視為消極的破壞者,如台獨。其唯一功能在於警惕北京、警示中國共產黨其任務之艱巨和困難。而我們民間可以做的:一是積極地示警大陸精美的「公知」,如果中國大陸一味聽信美國謊言,進入顏色革命圈套,政治、經濟完全受制於美國政客的利益時,其下場一如當下的台灣,任人宰割,毫無反抗之力。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層次的研究和實證猶待加強。在台灣凡有中國覺悟的知識精英,理應積極參與,不斷完善「中國式現代化」之論述。

三是「中國式現代化」之國際話語權亦屬起步階段,若能經由台灣知識精英協助傳播,不論在西方社會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將更有說服力。因為台灣可以從深受西方影響的角度,反省西方的問題,從傳統反共價值的角度,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闕遺,以利中華民族現代化的順利發展。

注釋:

  ①王羲之,蘭亭集序。

  ②蔣夢麟,西潮,https://book.vik.im/index.php?id=883676122924,2023年1月13日查鬩

  ③孫中山,建國方略之一 心理建設 自序,1918年。

  ④張衞波,西柏坡:「進京趕考」出發地,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510/c436975-32098403.html,2021年05月10日,學習時報。

  ⑤朱言明,2008大陸鐵路公路交通建設與實業計劃之比較,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6期,2009年6月,頁55。

  ⑥同前註,頁56。

  ⑦截至2020年底,全國鐵路運營里程14.6萬公里,http://www.gov.cn/xinwen/2021-09/26/content_5639361.htm,2021-09-26,人民日報。

  ⑧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各國公路里程列表,2022年12月28日查閱。

  ⑨蔣夢麟,西潮,https://book.vik.im/index.php?id=883676122924&display=fulltext&p=16,第十四章 知識分子的覺醒,p16。

  ⑩【美中會談】楊潔篪批美:沒資格說從實力地位上與中國談話,https://taiwandomnews.com/國際/7006/,2021年3月19日,洞傳媒。

  ⑪見中共20大報告

  ⑫孫中山,民權主義 第三講,民國十三年三月廿三日講,http://www.sinofather.org/index.php?s=/Article/Content/article/content_id/801.html

  ⑬李思瑞,阿拉伯是精明的貿易民族 定能從全球權力板塊遷移中獲益,https://www.guancha.cn/EbrahimHashem/ 2023_01_08_674765_s.shtml,2023-01-08,觀察者網。

  (完)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明之處,在於最終目標是「超越自我」,而非爭做世界第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在這個文明古都,執政者正力抗整體的西化趨勢,要證明現代化不等於西化,方法是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再強化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目的是打造現代化的新樣式,為人類提供現代化的新選擇,叫中國式現代化。

    韓咏紅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