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香港人慧眼識台灣大選

2023-04-21
陳國祥
台灣資深媒體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shutterstock_1490781407 (1).jpg 


知名作家龍應台最近投書紐約時報,描繪處在戰爭陰霾下台灣民眾的心情。龍應台指出,指責某人是「舔共」賣國賊,或者通過危險的「反中」行徑來煽動緊張情勢,在當今的台灣已是常態。她認為這不是好的應對方式,必須認清台灣「永遠處在中國巨大的引力作用之下」,因此採取「更接地氣的實用主義觀點、甚至與中國和解,或許比戰爭更爲可取」。這篇文章的結尾,龍應台提到台灣明年一月就要舉行總統大選,對於大陸究竟是戰是和,對台灣所有人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國民黨勝出,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緩和;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誰知道呢?」


其實,民進黨如果繼續執政的後續發展,有識之士都看得很清楚,就是民進黨政府更倒向美國,中共對台灣加大施壓力道,台灣向兵兇戰危邊緣更加趨近;兩岸關係永無寧日,兩岸民眾互相敵視,終至和平局面傾覆。這是可以預見的後果,但許多台灣政客與民眾仍在逞英雄、鼓勇氣,聲稱寧可戰死,絕不委屈求全。在他們看來,任何主張和中或是妥協者都是投降派,都是中共的在地協力者,將使台灣永無翻身之日。


民進黨鼓吹另一套「實用主義」,指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對岸互不隸屬,絕非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願與「中國」對等交往,和平共處。至於台灣的安全,則是無庸置疑的,因為有「理念相近國家」力挺,而且我們已加強備戰,可以避戰、止戰。


民進黨的2024年總統選舉提名人賴清德就是這樣論述的,他指稱台灣沒有「統獨問題」,這是選舉不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而是「民主與專制的選擇」,因為如果民進黨敗選,國共將聯手摧毀台灣的民主,淪於中國專制統治之下。賴清德自稱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他兩岸兩國的論述一點都不務實,所謂台灣已經獨立不必另外宣告的說法,更是癡心妄想。

台灣的2024年大選其實就是「兩岸同屬一中」抑或「兩岸分屬兩國」之間的對戰。國民黨基於九二共識,在一中含意可以各自表述的情況下,可以接受一中原則的框架,認為這是維持兩岸和平的基本前提。最有可能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侯友宜,雖然對九二共識僅表示「尊重」的立場,但他強調「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已經否定台灣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另一國家之說。民進黨則堅持兩岸兩國,徹底否定一中原則的框架,中共當局認為這是公然主張台獨,而「台獨與和平是水火不容的」,而且民進黨政府分明在搞「倚美謀獨」,分裂中國主權與領土,對此絕不會坐視,將不惜代價制止。所以,這次大選當然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戰打敗,反映其「抗中保台」路線不再吃香,賴清德不得不將抗中保台包裝為「和平保台」,並強調統獨不是選戰議題,2024選戰不是和平與戰爭的抉擇,而是民主與專制的較量。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易容術與包裝術的運用,其台獨的本質完全不變,根本無心改變謀獨抗中立場,為了騙取選票而蓄意粉飾太平,大唱和平曲調,甚至認為台灣被拖到兵凶戰危懸崖邊上,責任完全在對岸。誰都知道,除非民進黨改弦更張,廢除兩岸兩國的實質台獨主張,承認九二共識,否則「台獨金孫」再怎麼空喊和平都將無濟於事,也敵不過國民黨「選擇民進黨,台灣變戰場」的文宣訴求。


前一次台灣大選,正值香港「反修例」運動如火如荼,原本民意支持度遜於賴清德的蔡英文總統,利用大力聲援香港而扳回劣勢,取得競選連任門票。然後,利用香港抗爭風潮販賣芒果乾(亡國感),大肆進行恐懼訴求,讓許多民眾基於危機意識支持強烈「抗中保台」的蔡英文,而將被抹紅為親中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遠遠拋在後頭,最終高票贏得大選。當時,香港許多民主抗爭者熱烈支持蔡英文,認為她當選可對中央造成壓力。

這次台灣大選的意義已經不同,不再是一國兩制是否可行的爭議以及實踐成果的檢驗,而是一國與兩國、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問題。走過風雨路的香港人,如何看待台灣大選,其實難以避免心理的投射作用。現在的香港大局已經確定,現階段應該非以民主抗爭與自主自治為關注焦點,所謂「港獨」也已被徹底否定,所以應聚焦於如何確保在和平的良序下積極發展。就此而言,可能招引戰爭的主權分裂主張,絕對不利於台灣可持續性發展的正確選擇,只有在同屬一中的框架下謀求和平發展才是正途。慧眼識大局,港人看待台灣大選,應該與時俱進,更多地從和平至上與發展優先的視角去展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郭台銘今後的發展,筆者願意誠摯地建議,郭台銘已經在兩次總統大選中嘗試參與,不論2024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郭台銘應汲取教訓與經驗,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如果2024大選選出的總統不是郭台銘,郭台銘仍可繼續努力,為2028總統大選而努力,如果2024郭台銘勝選,然允諾「只做一任」,將錯失處理台海最關鍵的歷史時刻。由是,郭台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者願意鼓勵與祝福之。

    楊雨亭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