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如何判斷「五一黃金周」的「業績」?

2023-05-02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6444469ee4b020d074ba0c5111.jpg


執筆之時 (4月30日),內地的「五一黃金周」由周六 (4月29日) 開始才不過兩天,香港媒體的報道卻有點「兩極化」。

一方面,有傳媒指香港旅遊協會預計由4月29日至5月3日左右,將會有60萬內地遊客訪港。在疫情後,本港酒店業因人手短缺尚未全面「復工」,「黃金周」期間,有市區3至4星的酒店房價漲價至2000港元以上。

另一方面,有人卻指出某些內地自由行旅客由於酒店房價太貴而選擇「不過夜」。亦有人認為,內地人就算去旅行,亦可以到內地其他省市或出國,香港不是唯一的選擇,更非最佳的選擇。由於內地也有不少「免稅購物區」,3年疫情以來早已找到海外網購的渠道,實不一定要來香港。此外,美元相對升值,香港的各大名牌的售價對內地遊客來說,吸引力亦都減弱。香港只以「購物天堂」作為唯一賣點,這「生意模式」能否持續下去呢?

值得留意的是,近日有不少內地旅客在網上批評香港。這亦是「黑暴」及「疫情」前較為少見的。

在投資方面,自「通關」以來,香港商界早已不斷「自我催眠」,大家都深信內地資本家被政府的防疫嚇怕而打算「潤出去」。有不少資金走到新加坡;「通關」後,香港或可分一杯羹,本港樓市將會全面復甦。

但事與願違,暫時除了保險板塊生意出現「小陽春」之外,股市及樓市仍處在「塘水滾塘魚」的狀態。如今,香港商界都不得不承認,「通關」後仍是「旺丁不旺財」,暫時不見有「新資金」投入本港市場。

其實,內地資金真的都「潤出去」嗎?據報,內地今年首季實際使用外資(FDI)4084.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9%;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ODI)2159.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6.3%,折合315.4億美元,增長17.2%。內地經濟體系龐大,有資金撤出,亦有資金投入。很明顯,香港商界所接收的市場訊息明顯不夠全面。想深一層,對內地富商來說,「潤出去」亦可能會遭受到美國制裁。反之,雖然內地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但其他行業仍是商機處處。內地在作出產業升級之際,資金由沿岸城市轉入內陸及東南亞,亦有人會作出環球性資產配置,所以才會讓人有所謂「潤出去」的錯覺。

另外,就算內地資金蜂湧來港,又為何一定會置業呢?再退一步來說,就算來港置業,為何會揀在「五一黃金周」期間呢?物業屬長線投資,企業家如覺得有利可圖,即使疫措施尚未結束之時,仍肯定會來港置業。通關後,內地人會來蜂湧來港置業的「底層思維」到底是什麼呢?

當然,我們亦不用對前景太悲觀。兩地「復常」,疫情的影響可控,整體經濟始終會好起來。例如,本港街道上的人流也逐漸增多,零售店如金舖、化妝品店及食肆等的顧客也回升,這都是顯然易見的。

我們如何判斷「五一黃金周」的業績呢?疫情之前的每年5月份,經濟及財金分析員都會作出評估。他們一般會先看整體內地遊客入境數據及酒店入住情況,接着便會查看各大連鎖零售商在「黃金周」時的業績表現。

64504c69e4b020d074bc25b4.jpg

由於某些連鎖金舖、化妝品店及服裝店都是上市公司,在「黃金周」後都會發布簡單的業績數據。我們應該以「年對年」的數據作為參考,即把本年度的「黃金周」數據,與往年比,看其增幅。我們亦可以把今年的數據與2018年及2019年的業績 (即疫情前) 作比較,這樣便可以看清本港經濟活動恢復至甚麼程度。

上市公司在「黃金周」後的數據不會太齊全,但我們亦可以粗看其「平均每日交易宗數」及「平均單價」。我們便可以進一步確認內地旅客來港的平均消費力是怎樣。

總的來說,兩地復常當然利好經濟,但疫情後的世界已變,香港對內地旅客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內地消費模式亦漸趨理性,過往香港專做「暴發戶」生意的模式,亦已不合時宜。

此外,這幾年以來,香港商界就是不斷期盼「明天會更好」。「黑暴」過後,當年大家居然曾幻想中央政府會「派糖」予香港。疫情期間,大家不斷預估「21年七一回歸」、「兩會」、「回歸25年周年」及「二十大」等等之後,便會「全面通關」。「通關」之後,則在期盼香港經濟會全面復甦。結果,香港商界的期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過去4年以來,香港商界一直「苦苦支撐」及「集體及互相催眠」,不斷期盼經濟很快便會好起來。無論樓價及租金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調整。就算「通關」後香港經濟好轉及出現個別行業的「小陽春」,暫時仍無法合理地支撐着本港樓價及租金水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日所見,香港地鐵無論是車站人口、沿途月台或車廂內根本就沒人管那些事,令人費解。香港內需不振,需要外來消費,惟不能不講綱紀。不及時制止損害公眾利益的事情,矛盾遲早都會激化起來。

    吳幼珉  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