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漫長的季節》重現當年下崗潮

2023-05-15
 
AAA

 download.jpg

電視劇《漫長的季節》近日在中國突然爆紅。這部事先沒有大事宣揚的12集網劇,豆瓣評分高達9.5,遠超春節檔熱播的電視劇《狂飆》,被譽為現象級作品。

該劇通過王響、龔彪等國企「老人」的視角,以交叉敘述的手法,分別從1997年、1998年和2016年三個時間線切入,揭開一宗塵封18年的懸案,生動再現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國企下崗大潮給一群普通人的命運帶來的深刻變化。該劇對懸疑敘事和生活細節的從容把控,尤其是一眾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技,為觀眾呈現了一出有血有肉、有哭有笑的時代悲喜劇。

《漫長的季節》是一部懸疑劇,但懸疑只是它推動劇情發展的外套。剝開懸疑的外衣,它更像是一部年代劇。有評論認為,《漫長的季節》作為懸疑劇,其實就是中上水平,而作為年代劇,它足以封神。

故事發生在東北一個叫樺林(虛擬地名)的工業城市。1998年,國企樺鋼的火車司機王響意氣風發,充滿工人階級的自豪感。他形容自己是司機界的「翹楚」,可以毫不留情地訓斥着急趕在他前面下車小便的同事,維持自己首先下車的特權。他還自封為廠里的治安積極分子、衛生積極分子,批評在垃圾箱裡翻尋有用物品的退休大姐,主動幫助警察在廠區尋找破案線索,滿滿的主人翁意識。

王響一心想幫助考不上大學的兒子王陽進廠當工人,認為那是孩子最好的出路。王響的想法在當時極具代表性。那時,東北一家大型國企擁有上千上萬,甚至上10萬的職工和家屬,人們在龐大的廠區和生活區里,入托、上學、工作、住房、娛樂一條龍,夏天有汽水,冬天有棉服,還有禮堂和電影院。國企就像一個獨立社會,裡面的人們沒有激烈的優勝劣汰,日子雖不富有但衣食無憂,大鍋飯有滋有味。

但王響不知道的是,當時間來到1998年,他所在的樺鋼和當時眾多國企大廠一樣,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面臨倒閉。不僅他兒子王陽進廠無望,就連他自己也上了下崗名單。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加速進入市場經濟時代。隨着市場經濟的全面展開,面對外企、民企的激烈競爭,國企體制僵化、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產品沒有銷路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到1997年底,中國1萬6784家大中型國有企業中,虧損的有6599家。與東南沿海市場經濟、民營經濟日趨活躍相對應,大批國企改制或倒閉已勢在必行,尤其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國企改制和倒閉讓大量員工在一夜之間丟了飯碗。

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02年,各類國有和集體所有制企業精簡了6000多萬名職工。這些職工部分提前退休,大多被「買斷工齡」後推向市場,個人和家庭的命運發生重大改變。

shutterstock_481250335.jpg

在東南沿海地區,由於民營和外資企業眾多,下崗人員的出路還不難找。在缺乏民營和外資企業「接盤」的東北,下崗人員再就業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讓當地政府頭痛的「老大難」問題。不少年輕或有一技之長的企業職工,下崗後紛紛選擇「孔雀東南飛」,形成了第一波東北人口南遷潮。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90年代東北人口凈流出40萬4000人。

不過,南下尋求出路的東北下崗職工畢竟是少數。更多像王響這樣的中年下崗人員,只能留在當地尋求生計。雖然當時電視上整天播放劉歡演唱的《從頭再來》,給下崗人員勵志,官方也承諾儘力幫助下崗人員再就業,但有關下崗工人生病了沒錢看病,冬天沒錢取暖,大批40(40歲女性)50(50歲男性)找不到工作的消息比比皆是。

《漫長的季節》形象地描述了東北下崗人員的艱辛往事。2016年,曾經意氣風發的王響已是滿頭白髮,職業也從火車司機變成計程車司機,他在剛剛小便過的玉米地里提上褲子,小跑回到的士上,對不耐煩的乘客道歉,承諾開快一點。

1998年,王響失去了兒子王陽和一身病患的妻子,也失去了工作,他原本想卧軌自殺,卻被一個棄嬰的哭聲打動,重新當起了父親。此後18年,他把養子王北撫養長大,並一直想弄清楚王陽的死因。
曾在樺鋼廠辦工作的龔彪,下崗後生活也是一團糟。除了一張永遠要強的嘴,龔彪只能跟着姐夫王響輪班開計程車。龔彪曾經在廠醫院當護士的妻子,下崗後在家裡開個無證美容診所,因給顧客整壞了容被人打上門來要損失費。兩人的婚姻也走到盡頭。

樺鋼女工李巧雲,下崗後被迫到歌廳當陪酒女,後來在家裡開個按摩店維持生計。曾經趾高氣揚的樺鋼保衛科科長邢建春,下崗後靠倒賣車牌謀生。

《漫長的季節》所呈現的下崗人員眾生相,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真實反映普通民眾的酸甜苦辣,是這部劇能引發觀眾共鳴的基礎。如今,下崗人員的名詞雖已較少使用,但中國就業的壓力並未減輕多少,那個時代其實並未遠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