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新華盛頓共識」對中美關係意味着甚麼

2023-05-29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5-25 at 14.33.36 (1).jpeg

近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重振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演講,提出「新華盛頓共識」的說法。這標誌着美國治國理政理念的重大調整,進而也將對演變中的中美關係產生深刻影響。

「新華盛頓共識」的提出,意味着美國承認舊的「華盛頓共識」已經破產。「華盛頓共識」是指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以新自由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全球政治和經濟秩序,它倡導貿易與金融自由化、減少國家干預和私有化等政策取向,強調以所謂「民主政治」作為一國發展經濟的制度基礎。20世紀80年代以來,「華盛頓共識」一度在全球甚囂塵上,成為美國維繫全球霸權的重要理念支撐。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直白地宣稱上述理念近些年已對美國產生負面影響:市場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把美國「掏空了」;經濟一體化、相互依賴並未使各國「更加負責任和開放」,也未能使「全球秩序更加和平與合作」;這些因素相互疊加「削弱了民主政體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基礎」。

USA1215-750x450.jpg

按照沙利文的闡述,「新華盛頓共識」從根本上逆轉了「華盛頓共識」的基本理念:否定「市場萬能論」,主張以國家介入為主旨的「產業政策」,旨在重振美國製造業;提出超越傳統貿易協定的「創新型國際經濟夥伴關係」,「多樣化和有彈性的供應鏈」取代「貿易」成為國際經濟政策的核心關注點。作為拜登政府外交與安全事務的「大腦」,沙利文的上述觀點顯然可在相當程度上代表美國政府對當前國家面臨困境的一種深層次評估,也反映了美國精英階層對過去幾十年國家發展道路的最新反思和治國思維的深刻轉變。

「新華盛頓共識」的提出,意味着美國對華戰略的既有措施趨於「理念化」。過去幾十年,舊的「華盛頓共識」支撐了美國對華實施「接觸」戰略、意圖將中國「融入世界」並使之走向民主化的基本思路。特朗普政府以來的美國對華戰略用「競爭」取代了「接觸」,以打壓中國發展為目標取向,在各個領域對華制裁、圍堵、遏制的具體措施層出不窮。沙利文提出「新華盛頓共識」,則進一步將美國既有的對華政策舉措從理念層面加以闡釋,宣稱「經濟一體化未能阻止中國擴大軍事野心」,「一個龐大的非市場經濟體以帶來巨大挑戰的方式融入國際經濟秩序」。基於此,「減少依賴」、「去除風險」、「減少國家安全的脆弱性」就成為美國對華實施既有政策舉措的背後邏輯。也基於此,美國的國際經濟政策需要適應國力比拼和追求安全的國際環境,具體到對華戰略,則需要從經濟增長快慢的視角、從是否有助於國家安全的視角來加以構建。可見,「新華盛頓共識」的本質實為零和思維的新體現,是要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遏制中國的安全目標。

shutterstock_88489804.jpg

「新華盛頓共識」的提出,意味着中美關係或將進入制度比拼的新階段。近幾年中美關係發生的巨大變化,已經引發了中美兩國在「爭甚麼」的持續討論。美國在軍事、經濟、科技、意識形態等多領域的對華打壓,也常常促使世人思索中美之爭的本質。在這種背景之下,「新華盛頓共識」全盤否定美國長期奉行的國策,全面反思「市場萬能」、「過度金融化」、「自由貿易」等,大有從制度層面大刀闊斧實施改革、重塑國家發展道路的架勢。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國際社會引發的認同感,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選擇的前景,美國在表面詆毀的同時也實則焦躁、憂慮。同時,美國國內長期存在的政經亂象和深層社會矛盾,也已經使其對維繫全球主導地位愈發力有不逮。對於以沙利文為代表的美國新一代精英而言,從制度層面尋求治國和遏華的良方,顯然具有相當大的必然性。

針對「新華盛頓共識」所透露的美國對華戰略新變化,中國既應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同時也需為潛在的制度比拼這一更深層次的戰略博弈做好充足準備,這將意味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思考應對美國競爭的路徑和方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