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溫:習近平呼籲中國年輕人「自找苦吃」

2023-06-19
 
AAA

 shutterstock_1250068921.jpg

中國青年人失業率今年以來節節攀升之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呼籲年輕人要「自找苦吃」,相信用意是提醒年青一代要脫離舒適圈,在逆境中奮發圖強。但這番表態同時也一定程度反映當下中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複雜,以及在歷經三年疫情消磨鬥志後,中國年輕一代尚未因為清零政策結束而迎來喘息之機。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創有紀錄以來最高水平,達到20.4%,相比整體就業人口5.2%的失業率,幾乎是四倍之高。隨着1100多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陸續進入勞動力市場,即將公布的5月份青年失業率不容樂觀。

習近平今年5月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回信中,肯定青年人要自找苦吃的講法,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中國官媒之後發文跟進,稱習近平曾不止一次提到過自找苦吃,還指這四個字不僅是習近平對自己的首要要求,也承載了他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人民日報》還在頭版刊登習近平的回信,一度引發輿論關注官方是否將再以運動式的方式,推動城市青年進農村。

shutterstock_1230741490.jpg

事實上,這並非習近平第一次呼籲年輕人吃苦耐勞。在出任最高領導人後,習近平2013年5月就曾與各界青年代表座談,強調「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他去年10月考察河南時,也強調「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

儘管中國高層的用意可能在於鼓勵年輕人迎難而上,但對於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而言,因曾親曆日益繁榮的社會經濟環境,相信很難接受榮景不再的嚴酷現實,對為何要放棄安穩轉而選擇吃苦,也會有許多不解和焦慮。

實際上,中國經濟在疫情幾年間不僅增速大不如前,發展模式也進入關鍵的轉型階段,從低成本加工業為主,轉向以高科技和服務業為支柱。

但與此同時,官方還為加速達至共同富裕及加強國家安全等目標,自2021年下半年起持續整頓科技、教育、娛樂、房地產等高增長行業,導致騰訊、阿里巴巴等過去以大學畢業生為就業主力軍的行業巨頭受挫。
之後,商業、金融、媒體、科技等服務業工作崗位開始出現不足,加劇中國勞動力的技能供需錯配問題,也讓年輕人就業前景雪上加霜。

隨着經濟蛋糕在疫情期間不斷縮小,社會流動越來越困難,部分中國年輕人近年已開始向現實妥協,不僅放棄內卷,甚至走上躺平、擺爛、上香之路。稍有能力的則是尋求「潤」到國外,明顯對留在國內的前景缺乏信心。

面對就業市場不景氣,還想繼續拼搏求存的中國青年,面臨的已不僅僅是吃苦的問題。對一些高教育程度的學霸,更是對自尊心不小的考驗。

三名中國大學畢業生,上周傳出被浙江溫州機場集團錄用為「驅鳥員」;他們分別畢業自浙江大學動物科學、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以及浙江理工大學建築學。

另有海外留學歸來的倫敦大學畢業生,以及白羅斯國立大學畢業生,也被溫州機場錄用為「普通安檢員」。有機場集團工作人員6月6日還回應稱,此次社會招聘是「擇優錄取」。

消息引發不少網民熱議大材小用,感嘆「經濟不景氣,文憑不值錢了」「學霸來做安檢,這個世界太瘋狂」。也有網名認為「學霸也需回歸現實,出來工作總比一味啃老好」。

根據一份去年發佈的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海歸回國求職者明顯增長,過去兩年每年回國人數均超過百萬,加劇應屆生找工作的壓力。

今年3月底,也有畢業自四川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38歲男碩士,因失業半年轉靠送外賣討生活,引發網民不解,感嘆「辛苦幾十年學到的知識只用10年,浪費教育資源」。

儘管說工作無貴賤,大丈夫能屈能伸,但越來越多大學生找不到與學歷要求匹配的工作,確實已成為中國社會一大隱憂。

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經濟持續跌跌撞撞,過去經濟社會欣欣向榮、處處有機遇的景象不再,不僅衝擊居民信心,導致目前儲蓄率過高,消費力太弱。疊加外部地緣政治緊張,外資並未加大對華投資力度,還有人工智能及機械化來搶飯碗,自找苦吃體現了自勉與自我要求的精神,但相信不是解決中國年輕人迷惘焦慮的長遠之道。

為宏觀經濟重新注入動力活力,重燃市場信心,相信會是更務實徹底的解決辦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