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香港旅遊的比較優勢何在?

2023-08-29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8-29 at 15.18.34.jpeg

香港旅遊業疫後復甦,大半年過去了,近期輿論議論紛紛,說香港吸引力不再,要搞夜經濟,重塑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美譽等等。我認為皆找不到焦點。

每每談到香港旅遊業,媒體都會提及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等名堂,其實那些都是幾十年前老掉牙的優勢了。我們不能總是抱着這些名堂不放。記得香港有個廣告,勸喻長者不要亂過馬路,內容是兩夫妻對話,丈夫說:「我當年是賽跑冠軍來的。」妻子說:「是,後生嗰陣嘛,你現在幾十歲人啦。」這就如香港的寫照。甚麼購物天堂、美食天堂?是,幾十年前是。麻煩你現在去大深圳、大廣州、大上海走走。

疫後香港零售業復甦不像預期,還有一點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內地海關嚴查行李、嚴格打稅,這是影響香港零售競爭力的最直接原因,但偏偏很多媒體都避而不談。以前過關,是大件行李才過X光機,現在是所有包包都要,發現買貴價貨品的,很多都要照價打稅。如此一來,香港過去作為免稅港的購物優勢,蕩然無存,誰還會來港買買買。

至於香港重塑其他的優勢,例如搞夜經濟,搞文青,說實話,可以搞贏內地的可能性是零。內地市場大、人口年輕,香港不可能贏。

有人將香港和海南島比較,這更突顯香港的制度困境。海南離島免稅新政策2020年7月1日實施,至今年6月30日,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307億元、購物旅客1767萬人次、銷售件數1.75億件,比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分別增長279%、92.6%、272%。香港是免稅港、海南也是免稅,但香港是「境外」,「境外」回內地要過海關,要打稅;但海南是「境內」,海南去全國都不需要過關。如此一來,香港還有甚麼優勢呢?

破局之法在於化「境外」為「境內」

近年一直說要融入國家經濟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我認為最重要、最徹底的做法,是應該將港澳視為「境內」,而不是「境外」。「一國兩制」,「一國」是本、「兩制」是利,既然「一國」大於「兩制」,為甚麼香港是「境外」呢?香港人在海外遇到困難,也是找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怎麼香港人成了「境外人」呢?

今天港人回內地,也會遇上不少麻煩,例如想用內地的APP買景區門票,都會因為「境外人」而不能買,很多酒店都會因為不接待「外賓」而不能住,想打網絡遊戲都會因為沒有境內身份證而不能登錄。

我一直認為,如果香港被視為「境內」,又能享有自己獨立的司法制度、貨幣、互聯網權限等等,那麼就是真正彰顯「兩制」是一種特權,就是真正發揮「兩制」的優勢。現在香港是「兩制」,但卻是「境外」,各項人流、物流、資源整合的成本都會比「境內」高得多。從整合大灣區資源而言,三個獨立的關稅區、司法區是很大的障礙。要真正破局,我認為國家需要循頂層制度層面着眼,化港澳的「境外」為「境內」,是「境內」的特別行政區。那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