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山:議員稱職看作為 治港成效風向標

2023-09-01
沙千山
時事評論員
 
AAA

 未命名設計 (2).jpg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完善選舉制度下,愛國者治港成了社會共識也是今日香港最大特色,組成立法會的九十名議員(其中多名先後加入政府團隊),分別來自專業界別、選舉委員會,其中既有躋身議事廳一二十年的資深議員,也有首度當選的議會新丁,全部都經過選舉洗禮而晉身議會。大家基本上屬於愛國陣營,理念信念相近,而行事辦事方式容或有別,應該說都是有志服務社會、政治上可靠。很遺憾,雖然上任近一個零九個月,許多議員似仍未進入狀態,對自身職責、社會期許和政治擔當好像仍不甚了了。

據報道,今年迄今通過的二十四項政府法案,有十六項(相當於三分之二)議案表決時,出席者未達全體議員的一半,令人關注議案的法律效力受影響。老實說,如果議員們都醒覺出席立法會大會、審議議案是基本職責,又何至於三四十人紛紛缺席,不是一次兩次而是足足十六次,道理上和事實上都說不過去。作為議員,開會是本職,質詢有必要,若然個個都做到,又何需勞動議員「班長」發出千字勸籲信,要求盡量出席開會和發言,甚至提出每年口頭質詢和書面質詢十條,跟進議員回應十次等多項指標,這實際可視為給議員上的議會入門課。同時說明,許多議員仍要加把勁。

「好聲音」變「無聲音」,未必是壞事,從積極層面看,應該視為對議員有期望有要求。廖長江的溫馨提示和具體建議,也是對同儕的善意提點,但願議員們好好思考,自我策勵。善用新一年會期十月開始前足足一個月的寶貴時間,認真研讀議會規則,也就本身所屬界別和相關議題,下工夫做好功課,同時勤下社區,深入群眾,這些獻歌獻藝式的娛樂街坊來得有意義和有效用。

立法會議員,是組成香港管治團隊的一部分,對政府財政預算案、施政方針政策具審議、質詢和表決之權力,當然應該善盡職責。開會、評議和監察施政,都是其份內事,責無旁貸。

港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議員關注正視和跟進社會事務同樣理所當然。當年,這不是要求每個議員都是三頭六臂,事實上也做不到,但議員都可以聘請助理,議員辦公室以至地區辦事處的人員和辦公器材開支,全部都納入公帑。換言之,除了議員月薪十萬,其助手和辦公開支,每月可高達二十萬元。一年算下來,納稅人每月支付給每名議員的實際支出就可以高達三百六十港元。籠統地以九十名議員計算,每月最低開支就已是三千萬。

近九十名議員,有哪些真的善用公帑津貼,聘請得力的助理,並善用助理團隊的專業力量,深究議題,深入社會,關心大眾,以充分而充實的數據事例來議政論政,甚至在一些重大議題上,急市民所急,先官員所行,提出實際可行辦法為市民分憂?近期的社會議題上,民建聯議員梁熙邀集驗樓師為高危殘樓檢視塌石屎風險並轉介屋宇署跟進的做法,就值得公開肯定,也是議員為民生做實事的一個例證。

設若大部分議員都有此意識,坐言起行,可以相信議會局面將為之一新,人人稱職,個個盡責,則市民對本屆議會觀感有望大大改善,政府班子也會更投入施政,興利除弊。議員勤論政,官員不怠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有為,當是香港政治新氣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立法會2023年會期至今通過的24項政府法案,有三分之二在表決時,在席參與表決議員人數未到法定要求的一半,甚至有法案表決時只得11人在席。儘管無礙法案的法定效力,但八十多名議員,竟有接近六十人不在席,媒體稱之「小猫三幾隻」顯非浮誇,亦非苛責。

    沙千山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