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強:推動盛事經濟產業 化解財赤危機

2024-02-27
劉業強
新界鄉議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AAA

b4dfc5fcf2e85b46d46931e1f8e225e9.jpg

踏入龍年,首先祝願香港百業興旺、風生水起;市民龍精虎猛、財源滾滾。中國人對「龍」這個生肖向來情有獨鍾,認為「龍」是吉祥繁榮、生猛興旺的象徵。然而,當下香港正面對環球經濟的風高浪急,星期三(28日)便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大日子,面對疫後經濟復甦緩慢,賣地及印花稅收入未如理想,財爺早已預告2023/24財政年度,會出現過千億元赤字。公共財政再次響起警號,早前我聯同新界鄉議局代表向財爺提交《預算案》建議書時,也建議了四大開源節流方案,包括推動盛事經濟、壯大本地電影行業、樓市股市全面撤辣,以及暫緩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期望多管齊下刺激香港經濟,化解財赤危機。

開支高於同期收入

香港經歷中美貿易戰、2019年「黑暴」及三年多的疫情肆虐後,經濟重創,政府收入大減,但開支卻不斷上升。政府總開支與十年前相比增幅超過75%,由2013/14財政年度的4,335億元,增至2023/24預算的7,610億元,遠高於同期收入增幅;經常性開支的增幅更接近97%,由2013/14的2,844億元,急增至2023/24預算的5,601億元,其中兩大範疇社福及醫療總開支急增超過一倍。截至2023年12月底,政府財政儲備為6,925億港元,比高峰期過萬億元大跌約37%。

賣地成績未如理想

2023年香港終於走出疫情陰霾,開展期盼已久的復常生活。然而,疫後經濟復甦卻不似預期:俄烏戰事爆發,令成本價格上升;環球利率高企,借貸成本上漲,投資意欲減少,最終令經濟增長放緩。高息環境亦令本港樓市疲弱。賣地是政府主要收入來源,平均每年為庫房帶來過千億元進帳,但2023/24財政年度的賣地成績未如理想,去年更出現6次流標情況,僅成功出售3幅地皮,地價收入創14年新低。政府更宣布,今年首季度不再推售住宅和商業地皮。

面對千億財赤壓力及高息環境,加上通關之後港人北上消費熱潮,令本地內需嚴重不足,特區政府也出盡法寶振興本土經濟,例如大搞「開心香港」、「香港夜繽紛」活動及各類大型盛事,希望吸引各地遊客來港,讓香港逐漸回復過去的熱鬧景象。

舉辦盛事吸人氣財氣

三個星期前,新界鄉議局就《預算案》諮詢與財爺及相關官員會面,促請政府當局推出多項開源節流措施,重振本地經濟,做到丁財兩旺。其中我們重點建議,政府應該透過舉辦盛事及演唱會,吸引人氣和財氣,例如申辦F1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參考新加坡經驗,過去十二屆F1據報吸引超過55萬名海外觀眾到訪,創造超過15億新加坡元(約87億港元)的旅遊收益。美國拉斯維加斯亦於2023年復辦F1,吸引超過30萬觀眾觀賽,估計帶來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經濟收益;上海站賽事今年亦會復辦。

F1是國際性體育盛事,可以吸引全球關注和媒體報道,亦可向全球觀眾展示香港的獨特性,打響香港品牌,提升全球知名度,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皆有幫助。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應該爭取更多國際巨星來港開演唱會。最近,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在日本東京開4場演唱會,據日本研究機構NET推算,該4場演出已為東京帶來341億日圓(約17.8億港元)經濟效益,包括門票、周邊商品、餐飲、酒店及其他相關活動等。

舉辦盛事及演唱會確實能吸引高端消費遊客,亦可透過宣傳打響香港品牌。啟德體育園各項主要設施將於今年底前竣工,並預計於2025年啟用;主場館可容納5萬人,將為香港帶來嶄新及多元化的大型體育及娛樂盛事。我建議特區政府可與業界合作,推廣這個世界級表演場地,並在政策上甚至財務上提供支援,舉辦大型活動,推動「演唱會經濟」,重奪「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

資助本地電影業發展

香港的演藝娛樂事業,曾經風靡東南亞,並出產不少歌影視巨星,Canton Pop亦紅極一時。2022年,港產片《飯戲攻心》成功引進內地市場,在大灣區取得不錯的成績。大灣區人口達八千多萬,以粵語為主要方言,與香港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根源,這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我建議特區政府向內地相關部門爭取讓更多港產電影,透過引進方式在大灣區上映,以推動電影業的發展。此外,我亦建議政府撥出專門的預算,支援電影製作、促銷和行銷活動等,並推出稅務優惠及財政補貼,吸引本地及國際電影來港拍攝及製作。

近期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內地連續劇《繁花》爆紅,掀起一片「上海熱」,拍攝場景黃河路等成為打卡勝地。特區政府應借鑑參考,與旅發局和旅行社合作,打造以電影為主題的旅遊體驗,突顯香港的標誌性場地。

全面撤銷樓市辣招

傳統以來,樓市和股市都是香港經濟的寒暑表,房地產更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貢獻超過20%以上,同時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包括建造業、裝修業、銀行按揭服務,甚至律師樓的樓宇買賣服務等;賣地收入也是特區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以支持公共服務和基建投資。對普羅市民來說,房地產是人生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投資,透過資本增值產生財富效應,有助刺激消費,所以地產業對香港的經濟可謂舉足輕重。

受到全球高息環境、地緣政治因素,以及長達三年的疫情的影響,香港房地產市場近年表現轉趨疲弱。二手住宅市場的價格自2021年8月高峰以來,至今已下跌約20%;2022至2023年的平均成交率更創下歷史新低,顯示買家缺乏入市信心。股市方面,恒生指數自2021年以來已下跌超過50%,每日平均成交額也從2021年1,667億元,降至2023年1,050億元,港股市值在去年11月底為31.1萬億元,已被印度超越。基於上述情況,鄉議局建議全面撤銷樓市辣招,以及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重新刺激市場的活躍度和資金流轉,希望能夠及時挽救日漸疲弱的樓市,從而提高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

暫緩交椅洲人工島計劃

展望未來,在樓市前景不明朗及政府財政緊絀的情況下,當局若果同時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和北部都會區兩個大型發展項目,財政上會比較吃力。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經濟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在權衡輕重後,鄉議局建議政府應暫緩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集中資源發展北都,待財政和市場環境改善後,再適時發展交椅洲項目,這才是審時度勢的做法。

當下香港經濟尚未完全復甦,各界都期望財爺下周發表的《預算案》能夠帶領香港走出困局,協助企業渡過難關。但所謂「有危便有機」,即使遇上經濟低潮,只要我們團結同心、沉著應戰,憑藉香港本身擁有的穩厚根基,我相信只要大家多做實事,凝聚力量發展經濟,香港必定可以克服困難,再次高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