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分析假新聞來源,不如分析人性

2018-10-12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FAKE1.jpg

滑開手機、打開電腦,你知道你看到的一條條新聞有多少不是真的嗎?這些假新聞的散佈範圍有多廣?實際上,科學家已經發現,當大部分的假新聞被揭穿的時候,它們早就已經繞了地球一大圈了!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者對於沒有從事過媒體相關工作的人來說,要辨別新聞內容的真偽,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鑒於此,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實驗室(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CSAIL),就與卡塔爾計算研究所(Qatar Computing Research Institute,QCRI)攜手,正在致力打造一套AI機制,能夠根據新聞的來源來辨識假新聞。

目前,把一個新聞的出處輸入到這個系統,在辨識該出處的新聞真實性,已經可以達到65%的準確度 ; 此外,這個系統在辨別該新聞是否持有左派、右派或中立立場的準確率上也超過70%。小組成員透露,他們已經建立了內含1000個新聞來源的資料庫,也對每一個資料庫做了有關真實性及偏見的分析,這些數據都已經應用到這一套系統當中。在未來,他們努力的方向還包括分析英文之外其他語言的新文內容,以及除了政治立場之外的偏見指數,比如宗教。

所謂假新聞的分類,其實有各種類別,有的是在編輯室發出前的階段,早就因各式各樣的理由而注定做成與真實背離的新聞,有的則是在消息散布的過程當中,受到其他外部資訊的影響而產生偏差最終形成假新聞。身為一個多年的傳媒人,筆者認為,要杜絕所謂的假新聞,從新聞來源來辨別,或許有效,但未必足夠,因為許多新聞不小心歪掉了,都是在離開新聞來源之後,在傳播過程當中發生的事情,換言之,是在二手、 三手,甚至多手傳播的階段上形成了錯誤的訊息。

而假新聞的形成原因,很可能也和各式各樣的利益有關聯,小從點擊率,大到巨額的商業利益。所以,未來的假新聞研究,如果能夠從分析新聞來源,更擴大到分析不同關係人之間的利益問題,或者人性,很可能會有更令人讚嘆的研究成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日佔時期是香港報業發展最黑暗的時期。《華僑日報》雖被日軍脅迫下繼續出刊,卻恪守民族情操,善用漢字的奧妙,撲朔迷離的編輯方法張弛有度地譏諷日本,在艱苦歲月中砥礪民心。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