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香港完蛋了?

2016-11-08
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
 
AAA

[CropImg]維港_電影服務統籌科.jpg
(政府網站圖片)

回歸十九年,香港發展有一個大趨勢,或是一個大吊詭:在中國復興的大背景下,在美歐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的亂象中,在陸港交往更廣更深大勢裏,香港人的香港意識或所謂本土意識卻愈見愈強,自縮自誇愈來愈大,陸港矛盾愈來愈多。

鄧小平當年曾說:(問題由)國際的大氣候和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了的。如套用到香港,我們卻不難發現,這大小氣候在香港卻是逆向發展的。而且,這種逆向發展還包括世代之間的方向,從今年英國公投中可見,老年人甘於「光榮孤立」,年青人則擁抱一個更大的舞台:歐洲。但在香港,年長一代還有家國情壞,年青人卻放棄了中國大陸的大舞台,而只見獅子山,只愛魚蛋。

當下的香港,問題多多,舉其要者,可歸三局:政府政不通的死局、發展沒出路的悶局、年青人天然獨的困局。三局互為影響,又惡性循環,問題複雜又糾纏。

十九年來,特區政府在大政上搖擺,在決策上猶豫,在執行上缺位,造成了權力逐漸被侵蝕,政府讓位,權力尋租,各方「爭吃唐憎肉」的現象。於是,從早期的「傳媒奪權」(如鄭經翰的「十點前特首」)、到「司法擴權」(無日無之的司法覆核,使司法系統成了大事小事的裁判,嚴重打擊政府管治威信)、再到「立法癱權」(一個議員拉布就能癱瘓整條法案審批),成今天烽煙四起的「民粹擾權」(各種議題的示威,沒有理由,只有反對)。

又是十九年來,香港經濟政策經歷董建華的大有為,到曾蔭權的不作為,再到梁振英的適度有為,名目雖多,卻是走不出倚靠金融這個只佔GDP 16.6%的經濟支柱。其他的,如貿易及物流業衰落了,港口由回歸前的全球排名一或二位,跌至今年初的第六,甚至年底的第七。旅遊業曾有旦夕的光輝,但在政府缺乏遠見,懶於管理下,香港只成了各式洋貨的大賣場,失業率是改善了,但租金飆升,與民爭貨,產業升級無從談起。最近幾年,理工大學的酒店管理都在全球大學中排名第一,但他們的畢業生郤無法在香港就業,要遠赴新加坡從業。至於要進一步發展的六項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卻仍是雷聲大雨點小。十九年前,拿著港英旗已是大逆不道,戀殖只存在少數黃皮白心的「上等華人」腦裏,大部分港人對港英政府是怕而遠之,反正,對雙方而言,香港都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但十九年後,高呼港獨者招搖過市,他們的港獨更多體現在反中厭中恨中上:中國人是「強國人」,中國只有「盜賊、土豪和貪官」,凡是中國的,就是「醜陋野蠻專制的」。十九年前,從大至釣魚台、台獨等問題,到小至奧運比賽支持哪一方,香港人的民族立場都是清晰可靠的;十九年後,部分港人已有家無國,更與台藏獨合流,並以能為外部力量效犬馬之勞而洋洋得意。在年青一代──特別是回歸後成長的一代──自決本土意識比比皆是,你說他們天真也好,幼稚也好,他們卻是這樣想,也嘗試這樣做。

香港回歸了,但民心不僅沒回歸,反愈走愈遠,再走下去,在不遠的將來,就是全面失控,造反四起……即使是那些最富想像力的人,也猜不到今天香港情勢會是如此之荒謬、之凶險、之進退維谷!

為什麼?怎麼辦?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