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諸:窗口與黑屋

2017-01-20
李劍諸
資深傳媒人
 
AAA

cloud.jpg

美國今天舉行總統就職典禮,美國有史以來最具爭議性、導致民意從未如此分裂的特朗普走馬上任,整個世界籠罩在愁雲慘霧當中。 

前幾天參加特區政府主辦的亞洲金融論壇,商界在對香港經濟作出展望的時候,普遍認為特朗普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由於對全球化產生深深的狐疑甚至恐懼,挾民粹上台的特朗普勢必對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推倒重來。他的顛覆性的言論,預示着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迅速退潮。 

如果說全球經濟氣氛之低迷就像揮之不去的霧霾,中國就像是一抹曙光。世界經濟論壇的執行主席Klaus Sehwab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整個世界處於高度不確定性的時刻,國際社會期望中國開出定心定神的良方,尤其是在全球增長動力不足之際。的確如此。習近平今年在世界經濟論壇首次亮相,是在國際舞台群龍無首之際。反建制的特朗普粉墨登場,建基於現行世界秩序的世貿組織、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將面臨衝擊。在英國,首相“梅姨”正在為“硬脫歐”做準備。在法國、荷蘭、意大利甚至德國,反歐盟的政黨在民粹主義的推波助瀾下躍躍欲試,歐盟危如累卵。《華爾街日報》在一篇題為“中國的習近平把握了全球化領袖的角色”(China’s Xi seizes role as leader on globalization)的文章中指出,習近平敏銳地看到了,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在資本主義的心臟地帶,一個共產黨領袖遊說自由經濟原則,擯棄貿易保護主義,社會主義中國成了現行全球秩序的捍衛者,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如英國、美國反而成了滿腹狐疑的“修正主義者”。這種角色的轉換令人吃驚,也道出了中國的自信。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述。 

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也是積極的貢獻者。全球化的過程見證了中國在世界舞台影響力的提升以及責任的擔當。2003年首次被邀觀摩,中國在許多事務上是沒有發言權的。但在2016年,中國主辦了G20峰會,達成了多達29項的重大成果,對全球化治理產生了積極影響。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對外投資達7500億美元,亦將吸納6000億美元的外資。正如習近平在達沃斯致辭中所說,自從三年多前提出“一帶一路”,已有逾百個國家及組織響應,“朋友圈”還在不斷擴大中。在筆者看來,一帶一路是全球化的“中國式延伸”,為整個世界再次打開機遇的窗口。 

如何解讀中國走出百年屈辱,成為世界舞台主角的蛻變成因?相信很多人都在思考答案。在團結香港基金前天主辦“全球佈局下的中國外交策略”主題演講活動中,筆者採訪了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何亞非,受益匪淺。他說,中國發展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尊重。也因此,支撐這種模式的社會政治制度也引起更多的關注和肯定。中國實行的顯然不是西式民主,但卻“管用”。何謂民主?何亞非說按照他本人的理解,無需太高深的理論,民主就是尊重老百姓的選擇。就像買衣服,每個人對品牌、尺寸、顏色、款式都不同。你可以買歐洲品牌愛馬仕,也可以買香港本土的牌子上海灘。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是人權的一部分,這才是民主的真諦。 

每個國家選擇道路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董建華先生不久前說過,中國和印度是實施不同治理制度的國家。印度採用西式議會民主,中印兩國幾乎是同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發展。但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今天中國的人均GDP是印度的5倍。 

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高度開放的國際都會城市,香港難以獨善其身,當然也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但令筆者有些驚訝的是,很多香港人對前途憂心忡忡,但許許多多來自北京的具有全球視野的官員和學者,卻對香港的發展優勢發出由衷的讚美。何亞非就是其中一個。他給出的理由簡單但甚有說服力:香港秉持剛性的法治原則,擁有世界級的營商環境,大量的接受過西方精英教育但又懂中國的專才在這裡匯集,這些人在各自的行業具備國際視野。所以說華洋雜處的香港雖然常常被稱為“彈丸之地”,但其影響力無遠弗屆,其角色不可替代。 

曾經擔任過國僑辦副主任的何亞非,說香港有兩百多萬歸僑,與世界各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香港作為一個整體,比任何其它地方都更適合擔當一帶一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近年來香港本土主義思潮泛起,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封閉。就像習近平所言,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躲避從來不是香港精神。海納百川、風雨兼程、同舟共濟才是我們這個偉大城市的性格。如果我們覺得前途不夠光亮,就把開戶開的更大一些吧。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