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強化輕鐵 細說本港有軌鐵路

2017-06-08
 
AAA

LIGHTRAIL.jpg

只行走新界「大西北」的輕鐵,來往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區。隨著區內人口增加,班次及服務質素都被受批評,甚至有人建議「摺咗佢」,減少人車爭路。不過政府公布新一份《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則建議強化輕鐵,配合新界西北發展,包括重組路線、又打算研究修改元朗市中心的輕鐵路線,將元朗大馬路輕鐵改作單向行駛,改善大馬路目前「人、車、輕鐵」爭路情況。

輕鐵原本配合新市鎮「自給自足」發展

按殖民地政府原訂規劃,屯門作為新市鎮可做到區內自給自足。1988年啟用的輕鐵便是作為連接屯門、元朗區的「重要命脈」。可是最終區內無足夠就業機會,區內居民都是要到九龍、港島區上班。隨著西鐵落成,部份人為免塞車,選搭西鐵。輕鐵變成「雞肋」,加上區內近年大量住宅落成,及大批「自由行」旅客,令途經路線,好像元朗大馬路經常出現大擠塞,輕鐵「便民」變「擾民」。

輕鐵載客幾多你知嗎? 重整路線紓人車爭路

目前輕鐵每日乘客量平均達49萬人次,整體載客率約為8成。政府指,港鐵會在短期內購置10輛額外輕鐵車輛,提升載客量。又要求港鐵就元朗大馬路擠塞情況及路線重疊問題,重組部分輕鐵路線,包括取消614線和615號線,但會增設610P線來往輕鐵兆康站及元朗總站,並加密來往屯門碼頭至兆康的614P線和615P線。長遠建議將元朗大馬路輕鐵改作單向行駛,,政府亦會研究是否需要興建新的重型鐵路直接接駁市區,與西鐵及輕鐵並行,配合洪水橋和元朗南新發展區。

老婆餅、大件壽司 盡在元朗大馬路一帶

講到元朗大馬路,一直都是區內核心。元朗未發展成現代化城市時,大馬路已經是一個大墟市,不少農戶鄉民都會把農作物送到大馬路一帶買賣。之後聚集起各式各樣的店鋪和食肆,當中最有名的是大榮華和恆香兩間老字號的餅家,不少人慕名而來,購買老婆餅、臘味等名產。路上亦有不少老人家擺檔,售賣他們自己田地出產的農產品。而自「自由行」政策實施後,藥房、金行等如雨後春筍冒起,加上多個輕鐵、巴士、小巴站,令馬路經常水洩不通。

有軌列車歷史悠久 配合社會發展

同為有軌列車,除了多條地下鐵路線及東鐵線成為市民日常。山頂纜車及電車已變成旅遊景點,集體回憶。歷史最悠久的為山頂纜車,在1888年開始運行,更是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現時也成為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

電車就在1904年投入服務,現時也成為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電車公司本來聘用售票員工作,但在1974年九龍倉和會德豐集團收購了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後,引入收費錢箱,逐步淘汰售票員。

至於輕鐵在1988年啟用,當時路線長23.35公里,共有41個站,以70部列車行走,連接屯門及元朗新市鎮。九鐵於之後再增建了三條屯門支線,在1993年,為配合天水圍的新市鎮發展,再發展天水圍支線。目前由港鐵公司營運。可能假以時日,輕鐵可以成為來港旅客的景點之一。

輕軌未來殺入啟德

在2013年,電車公司建議在啟德發展單軌鐵路,標榜低成本、低造價及高效率運輸,並在2018年連接啟德郵輪碼頭、牛頭角和九龍灣港鐵站,不過成本達200億元,建議遭社會質疑太高,外國亦多只用作觀光,甚少用作接載大量乘客的交通工具。不少團體建議政府撤回方案,轉回發展傳統的雙軌現代化電車。但議案最終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就環保單軌列車的成本效益做研究。今次的輕軌與現有輕鐵不同,因現時九龍灣及觀塘一帶的道路已十分擠迫,政府認為「旅客捷運系統」和「單軌鐵路」的高架交通模式的連接系統較適合九龍東的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