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料公布增0.1教師編制 話你知合約教師有幾辛酸

2017-07-04
 
AAA

teach1.jpg
合約教師隨時面臨失業,生活欠保障。(大公報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明日立法會答問會上,公布新增五十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的詳情。消息指,她會先投放約36億至39億元落實多項教育新政策。當中包括增加0.1教師編制,讓中小學的合約教師轉為常額,最少2,500人受惠;以24班的學校為例,將增加2.4個常額學位教師,特殊學校也能受惠。

合約教師、常額教師有何分別?

本港中小學教員分為兩類:

「常額」教師:受《資助學校資助則例》條文保障,備有薪級表,薪金按教育局規定。

「合約教員」:包括合約教師、副教師及教學助理等等,屬於「臨時」聘用性,即使工作性質與常額教師無異,但職場保障相差甚遠,合約期滿後亦未必可獲續約,薪金亦由學校自行規定。

為何出現合約教師?

大約十多年前開始,因為社會及教育界的種種原因如本港出生人口下降及殺校縮班,導致合約教師的出現。自2006年起,教育局容許學校在有合理原因下,彈性地採用界定合約期方式聘任正規教師,教師「合約制」自此興起。

當時正值新高中推行,部分學校為方便彈性安排人手,紛聘用合約教師,亦有部分學校擔心生育率下降後,學生數目減少出現超額教師,寧願引入合約教師,方便日後削減人手,穩定原本的教師團隊。

2015年,約九成教師屬於常額教師,合約教師則約佔一成。中小學教師總數約四萬人,即合約教師約有4,000人。教育界長年爭取增加常額教席,保障老師,以現時一間標準的每級4班共24班的中學為例,政府給予的常額教席只得48人,不足以應付教學需求。

合約制對教師、學生的影響?

由於常額職位難求,有志投身教育界的年輕人唯有被迫接受這些合約職位,期望日後有機會成為常額老師。但是,香港不乏有任教近10年的老師,仍未由合約轉常額。合約教師最大問題是前景毫無保障,惶恐約滿即止,加入失業大軍,終日活在「今日唔知聽日事」的狀態下。

另外,合約教席由於不受《資助則例》約束,無論在薪酬待遇、職業穩定、專業發展機會等方面都受到剝削。有合約教師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假如校方「有良心」,或會允許合約教師薪金水平與正規教師相若,亦容許他們有薪離校進修。但事實上,不少合約教師並無進修津貼,若因進修而無法上班,便沒有薪金。有些只能當「0.5合約教師」,即薪金只是正規的一半,有些則每年簽10個月合約,暑假無薪,暑假後再返校續約。

香港不少老師都面對工作量過多,肩負沉重壓力。合約教師一旦不獲續約,該老師的工作便或需轉讓給常額教師,加重其工作負擔。在學生層面則出現「斷層」,老師不斷更換,令學生無所適從,難建立師生關係。另外,每年3月至4月一般都是合約教師最徬徨時期,他們或因擔心教席不保、四處求職而無心教學,影響教學質素,連帶令學生都成為合約制下的受害者。

林鄭新方案 教育界看法如何?

現時小學的班別與教師比例為1比1.5,初中1比1.7,高中1比2.0,據悉林鄭計劃會把中小學每班師生比例增加0.1,即增至小學1︰1.6、初中1︰1.8、高中1︰2.1,預料為此將會投放約10多億元,令最少2,500名合約教師變成常額。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林鄭願意增加教師編制,是踏出解決教師工作量和就業穩定問題的重要一步。但他強調,教育界的共識,是把中小學每班的教師編制增加0.3,目前擬議中的0.1加幅雖然也可算是實質進展,「但絕不應行人止步」。亦有合約教師認為,「係慢慢解決問題嘅第一步,叫做好過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