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十九大料不「立儲」

2017-07-17
劉仲達
資深媒體人
 
AAA

sun1.jpg
孫政才一度被視為接班人的人選。(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共十九大前夕,「60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政才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沒有「另有任用」,沒有出席交接儀式,而同日新聞聯播報道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沒有孫的身影。種種跡象顯示,此次任免極端不尋常,孫政才十九大入常夢破碎。

孫政才與胡春華同樣出生於1963年,在中共十八大雙雙擔任政治局委員,一個鎮守山城,一個主政南粵,在「60後」高官之中處於領先地位,被視為接班人的人選,甚至將來總書記、總理的人選。這次孫政才出局,顯示十九大極有可能不「立儲」,第六代接班人混沌不明。

中共建政之後一直飽受接班人問題困擾。毛澤東在位時選了四次接班人:劉少奇、林彪、王洪文和華國鋒,前三人均下場堪悲,華國鋒雖然繼承大統,但不久即被鄧小平廢掉。

鄧小平選了胡耀邦、趙紫陽出任總書記,自己幕後當「核心」。眾所周知,胡趙也遭罷黜,1989年鄧小平與元老陳雲、李先念妥協,挑了江澤民,但鄧小平在十四大「隔代欽點」胡錦濤入常。胡錦濤在十六大擔任總書記,極力培養共青團弟子李克強,但在十七大「紅二代」習近平出人意料被確立為「儲君」,李克強雖然也入常,只能擔任常務副總理。

經歷薄熙來事件、令計劃風暴,胡錦濤在十八大「裸退」,習近平全面執掌黨政軍,但同時安排了兩名「60後」胡春華、孫政才擔任政治局委員,前者共青團背景濃厚,後者據稱獲得溫家寶等不少元老賞識。這種人事佈局是妥協的產物,當時60後的正部級沒有幾個,胡孫隱然有「準儲君」之勢。

回顧中共接班人的歷史,除了往往伴隨血雨腥風,後期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接班人並非現任領導人欽點。胡錦濤並非江澤民欽點,習近平並非胡錦濤屬意,胡孫也並非習近平的「那杯茶」。

按照中共慣例,領導人第一任期屆滿,將正式確立接班人,以順利交接。換言之,中共十九大應該敲定「儲君」人選。但作為一代雄主,自我打造而成的「核心」,習近平似乎無意如此。

一則在十九大確立「儲君」人選,此後海內外的焦點勢必轉移到「儲君」身上,將影響「核心」的威信;二則如果匆匆確立,論資排輩,只能在胡孫兩人之中挑;

更重要的是,習近平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兩個任期屆滿(2022年)顯然無法實現復興夢,他要打破「總書記十年任期」的不成文規定。

中共中央組織部旗下的《黨建研究》雜誌最近發表文章,指十八大以來的創新理論,「也可稱之為習近平思想」。這是黨媒首次明確提及「習近平思想」,極有可能在十九大寫入黨章。這意味著習近平不僅超越沒有獲得「冠名權」的江澤民、胡錦濤,甚至超越「鄧小平理論」,直接與「毛澤東思想」並駕齊驅。

在這種氛圍之下,孫政才被免職,等於昭告天下,十九大不「立儲」,一切光榮盡歸「習核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共五中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江金權首以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身分亮相,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已已卸下此職近18年,終於有人升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共最高智囊機構,是中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