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教育局副局長人選 突顯林鄭教育新政的無力感

2017-07-20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choy1.jpg
蔡若蓮被視為教育局副局長熱門人選。(大公報資料圖片)

教育撥款得以通過,各方都鬆一口氣。民主黨黃碧雲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受盡本土派和激進泛民支持者的謾罵。建制議員則在說風涼話。倒是葉建源比較公道,表示全賴議案撥款通過,無數教師才鬆一口氣簽約。 

雖然財委會的亂局讓人感到失望,新政府與建制的執政聯盟互動完全不見。林鄭月娥和教育局局長在教育政策都是有心有力有承擔,面對泛民本土議員被褫奪資格造成的亂局,北京到中聯辦推舉副局長人選,都讓人感到林鄭月娥的無力感。教育局局長接受傳媒詢問對於副局長人選的看法,只能用官腔答:「我們揀選問責官員或政治團隊,會考慮他的能力及他能在該位置發揮的作用。當然,他的政治取向和政治背景亦會是眾多考慮因素之一。但我們還是會整體考慮。」 

副局人選如埋定時炸彈

本港各界對教育未來有相當憧憬,但坊間傳聞的副局長人選如同對教育政策投下一枚定時炸彈,讓未來教育藍圖帶來不安因素。目前副局長人選之一蔡若蓮被外界指責為「染紅」﹑親建制﹑支持國民教育等,不少人更擔心她是中央派來的線眼,監察教育政策﹑傳達中央旨意的「欽差」。如果中聯辦明白和想新政府順利推行有利社會的教育政策,副局長一職還是交給中立的資深公務員或學者擔任較好。 

回顧過去二十年,教育政策千瘡百孔,經過教改風波﹑國民教育等事件,加上取消全港性系統評估等爭議,外界都希望新班子就教育政策改弦更張。上次教改已是2000年,故新班子正好就此良機調整教育政策爭取表現。林鄭月娥的多項建議,包括推行大專學券,調整班師比、教師薪級表,以及資助自資學位,三項議題均獲教育界持正面反應,而全港性系統評估亦未有再宣佈繼續,讓外界都期望教局可成為新政的亮點。 

議員應理性與政府落實教育工作

林鄭月娥亦不遺餘力,由當通至今與各方持分者作溝通。她曾與教育界就教育政策的方案會面。教協已不反對政策,只是希望了解具體時間及詳情。雙方已就學生與教師比例、資援融合教育、教師薪級表,以及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等幾方面達成共識,只需就金額及資助範圍再作討論。林鄭月娥與建制派就教改的討論亦取得進展。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與林鄭月娥就教改作商討後表示,雙方認同重啟教改。田北辰提議把本港由12年免費教育變為15年,劃分為幼稚園K1至小三,小四至中三及中四至中六3個階段,減少考試讓學童有時間增加學習興趣。這些建議都獲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納。 

難得林鄭月娥和楊潤雄在立法會慘勝,希望理性的建制派和溫和泛民議員和支持者,好好與政府一起把工作落實,也讓廣大學生從中受惠,增值自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