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大學選科一定向錢途看?

2017-07-23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u1.jpg

應屆文憑試放榜有六位狀元,當中五位表示欲入讀醫科。提起選科就令筆者不禁回想當年入大學,每位考生要透過「大學聯招辦法」(JUPAS)選擇希望入讀的大學及學系。除了要考慮自己的成績是否足夠,大學的名聲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興趣和前途。 

「讀哲學沒什麼用吧!讀文學不能賺錢吧!」在高中跟朋友談論選科時,一些同學提出彷彿考進大學讀什麼科,就會決定你在社會的職業,甚至是人生未來的路向。能否賺錢彷彿也成為選科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因此不少同學都選擇報讀商科,大概因為,他們真心相信讀畢商科後,會使他們成為中環出色的金融專才,也更容易在香港這城市賺大錢。朋友的父母也會介入,甚至指揮子女要報讀一些他們認為有「希望」的科目。  

父母不應干預子女選科

對於孩子應選擇什麼科目,其實父母應該採取積極不干預態度,一來孩子已算是成年人,理應為自己作出重要的決定,而且每個人的興趣、個性和能力都不同,又有誰可以決定哪條路一定是正確適合自己呢?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向別人交待。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不是人人都想去羅馬。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也不同,有人積極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有人貪於安逸,希望平平穩穩。  

何況讀什麼學科,與未來的工作選擇,不一定是直線的對應關係。單一「專業」能力闖天下的世界已經逐漸過去,跨領域的專業能力才是今天在社會工作的成功因素。加上選科其實沒想像的那麼嚴重。讀化學的戴卓爾夫人卻是前任的英國首相,而她卻不是讀政治的。其繼任人馬卓安亦只是當會計文員出身,甚至他連大學都沒有入讀。但他們照樣能推動國家的政經改革,為社會帶來改變。  

認清目標按興趣勇往直前

人生路上,任何的經歷都會成為養分,沒有浪費,「繞了一大圈」的人也有其意義,會比直線到達的人看到更多風景。今天走過的路會造就明天的你,年輕人跟前輩比經驗,多半會吃虧,但年輕人有活力,有拚勁,只要認清目標,便可勇往直前,根本不用隨著前人的路走下去。選科不應單單反覆功利地計算讀什麼科目,能找到什麼工作,賺取多少收入。讀書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如果勉強自己去讀不喜歡的科目,豈不是事倍功半?「現實」的考慮還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念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吧!不少朋友曾經在大學一年級後轉科,或者在碩士選科才找到自己的興趣。 

工作十多年,才發現身邊不少人的工作和主修科無關,而正正是他們當年讀得開心,到畢業後按著自己所想的路走,有機會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走自己喜歡的路,才是最成功和愉快。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