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咸魚青菜各有所好 鼎爺續集證實力派功架

2017-07-31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ding1.jpg
 (設計圖片/原圖文匯報)

「餸永遠煮不完,學也永遠學不完! 」李家鼎又在公仔箱大展廚藝,網上又引起一片熱話。鼎爺節目能夠在非黃金時間屢創佳績,極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因為他本身廚藝了得,亦歸因於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喜好,不再是為了追星而留在電視機前。 

咸魚青菜各有所好,不同節目有不同的受眾。正如肥媽針對的是最傳統家庭主婦,務求餸菜價錢大眾化,「快靚正」,天天新款。阿蘇就落力介紹一些較小眾的菜式,講求生活品味,帶出另一種節目效果。睇阿蘇鬧人成彷彿是節目的特色,觀眾看得過癮,針對的是辦公室打工仔和中產一族。黃淑儀的節目就乾脆跳出錄影廠,以旅遊結合煮食,帶觀眾走遍大江南北,不少家庭一邊吃晚飯,一邊計劃下個周末跟著淑儀遊覽廣東省和珠海等地。杜汶澤在有線的飲食節目則較像訪談,明顯是針對年輕人為主。 

鼎爺經歷及知識是無價寶

反觀鼎爺節目的成功在於找到獨特的定位,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節目主打傳統風味。既考基本功,也講求主持人對廣東菜的飲食史認識。看鼎爺烹調就像欣賞藝術家塑造藝術品,單是功架已經值得一看再看。他獨有的經歷及知識絕對是無價寶,例如他口中的「老頭子」對原味鮮味的追求,傳統廣東人對食物的態度等,都是鼎爺自身的人生經驗及個人修養,這是其他節目主持人難以模仿的獨家賣點。 

在節目過程中,他也不刻意賣弄,反而著重介紹家庭主婦也可以掌握的技巧,在家中小廚房也可以烹煮出來的傳統美食。沒有一個小時煮十個菜的綽頭 ,也沒有鬥嘴搞笑,對喜歡烹飪的人來說,更是看得舒服。 

主持人的能力重要,能切合社會氣氛,亦同樣是節目成功因素。香港娛樂事業走過了偶像光輝歲月的年代,步入進入了追求知性年代。節目講求更多的,是藝人本身的實力、個性和內涵。包裝和樣貌已非最關鍵的因素。反而多年來禾稈蓋珍珠的人,越來越受觀眾喜愛。眾所周知,鼎爺功夫了得,演技也被受讚賞。演硬漢、惡爺入型入格,演慈祥長者亦入木三分。可是鼎爺始終與主角差點緣份,也沒有如劉丹,郭鋒那種較吃重的甘草角色。 

實力取勝 甘草也有出頭天

而年前香港電視無法開台,刮起了一陣「甘草風」,讓觀眾對有實力卻受制於際遇的演員抱不平的現象出現。觀眾希望還他們一個公道,為他們打破那種不擦高層鞋就無出頭天的命運。因此間接造就了李家鼎與譚玉瑛的組合,奇妙的化學作用也吸引了不少早已不看電視的人,因為這個飲食節目乖乖打開電視。兩人一直都被視為大台邊緣人和棄將,但他們絕非沒有演技或賣點,只是受限於年紀,和不肯「埋堆」的性格。 

固然這也是他們在娛樂圈多年的定位,當幾回配角,過過場等。但確實爭取到不少觀眾的敬重和追隨。兩人在眾多的人生歷鍊中,那段走過的辛酸路,故事更較時下靚模或年輕偶像言之無物來得更加吸引。 

鼎爺的成功,不但創造了成功的收視保證,也不失為年輕人參考對象。他不急功近利,沒有因長期做配角而氣餒,一直忠於自己喜愛的職業,由龍虎武師,到藝員;亦一直培養出自己興趣,騎術訓練到烹飪都加以精鍊。可能他算是大器晚成,但較那些唯利是圖,出賣自己靈魂的快閃藝人,教人值得尊敬不知多幾多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