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除了醫生和牙醫,香港還有藥劑師

2017-08-28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phar1.jpg

一年一度的中學文憑試放榜,莘莘學子懷着戰戰競競的心情接過成績單後,就要面對大學聯招,選擇自己心儀的大學和主修科目。今年七位狀元全數選擇了醫療行業,當中五位表示希望修讀醫科懸壺濟世,一位有意選讀牙醫,而第七位則選擇了另外一個「神科」--- 藥劑學系。現時全港只有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開設藥劑學系,收生中位數分別高達三十六和三十二分。 

藥劑師這個行業之所以令眾多考生趨之若鶩,其中一個主因是其優厚薪酬待遇。根據衛生署二零一六年的招聘告示,藥劑師的薪酬是總薪級表第廿七點,相當於月薪四萬七千元左右,比一般大學生的起薪點高3-4倍。成為註冊藥劑師,前途一片光明,但最近社會上卻有聲音說,藥劑師於人力市場飽和,到底這是否符合現實呢? 

醫療人力報告:2025年人手過剩?

藥劑師的主要職責包括執行藥物相關的職務如巡查,發牌,調查和註冊、藥物監察及採購、管理配藥處的工作等等。醫、藥兩者是兩個不同專業,卻又密不可分。醫生的診治固然重要,而病人服食適當份量的正確藥物同樣是是否痊癒的關鍵。  

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於今年六月發表了檢討報告,就全港醫療專業人員的人力推算和專業發展作出規劃。報告中指出現時的藥劑師人手足以應付市場需要,「...藥劑師、中醫和脊醫的人手供應則預計足以維持現有的服務水平及模式。」。報告更估計二零二五年將會出現藥劑師人手過剩的情況,似乎藥劑師已現飽和的看法是有跡可尋。  

香港人口增加,老人比例越來越高,公營醫療系統負擔日重。理論上,應該對於醫療人才求才若渴,但對藥劑師的需求偏偏未有隨市場而上升,到底箇中原由是甚麼,就讓我們來探個究竟。 

醫藥遲遲未能分家 政府漠視醫療質素 

藥劑人才需求停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政府未有就醫療系統作出改善,藥劑專業不被重視。二零零五年立法會曾就「醫藥分家」作出討論,卻遲遲未落實。在「醫藥分家」的制度下,醫生只有處方權,藥劑師則只有配藥權,使兩者可達致分工和互相監察的效果,避免出現配錯藥等醫療事故。現時於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已有清晰的分工,但在部分社區私家診所,藥劑師的職務仍然由醫生或診所護士兼任,兩者的專業知識均不及藥劑師。輕則未能為市民選擇最有效的藥物,重則可能會對藥物性質、份量出現誤判,無疑變相令病人缺少一重保障。 

另一個根本原因是政府漠視醫療質素,不願意增聘人手。現時香港藥劑師與人口比例約為1:5000,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2000。根據業界團體資料,現時受聘於醫管局的藥劑師約有五百七十人,藥劑師每天要應付高達200名病人。換言之,藥劑師必定要在2.4分鐘內處理一位病人,工作負擔及壓力何其沉重可想而知。香港醫院藥劑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前往急症室求診的病人有兩成是與藥物相關,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和誤服等。透過增加藥劑師人手,短期內可減輕公共醫療體內藥劑師的壓力,長遠而言可減少病人因藥物相關問題求診,令公共醫療資源能用得其所。醫療系統對社區健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而藥劑師在當中與醫生相輔相承亦非常重要。 

還望新政府在制訂長遠醫療政策時,重新審視各方需要,不要錯判人才需求,令香港醫療系統更臻完善,也認真考慮投放更多資源在藥劑這個學科上,培育足夠的人才應付需要。 

至於希望投身醫護界的年輕人,著實不妨想想是否只有醫生一途,雖然藥劑師相對辛苦,而且政府的政策未盡完善,但筆者身邊不少中學同學都在公營醫院裡找到工作的滿足感。而且也能把大學課堂中的知識學以致用,能夠做到一份自己符合興趣,又能服務社會的工作,著實不易。大學選科決定了未來人生走哪個方向,多參考前輩和師兄師姐的選擇和工作,走出自己喜歡的路最重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胖固然會引致長期病患或膝關節毛病,基本上減肥是正確的,但若處理不得其法,反會不能吸取恰當營養。因此,現時鼓吹醫療專業諮詢的「基層化」,讓醫護人員走進人群,比如在社區或者居所設有名為「護士診所」的健康諮詢服務,由護士、蘖劑師和營養師,為長者提供良好的社區教育工作,貫切「防犯勝於治療」,這才是真正減少醫療融資重擔的方法。

    岑家雄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