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團結香港基金倡議 建立以人為本的綜合醫療體系

2018-07-19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OHKF1.jpg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鄧尚豪、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田詩蓓博士

研討會「邁向以人為本的綜合醫療體系」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舉辦研討會「邁向以人為本的綜合醫療體系」。研討會邀請了多位本地和國際的醫學及公共衞生專家,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衞生體系司司長林光汶、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世界家庭醫學組織 (WONCA) 候任主席李國棟,以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一同探討這一議題。研討會邀請了80多位來自政府、商界、學術界、醫療和社福界的嘉賓參與,嘉賓踴躍發問及積極提出見解,討論氣氛熱烈。

OHKF2.jpg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致辭

人口老化加劇 慢性疾病愈趨普遍

研討會的討論焦點之一是為何我們要改革當前醫療體系,以邁向以人為本的綜合醫療體系呢? 事實上,隨著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者對綜合醫療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這個全球性趨勢下,香港亦毫不例外。楊永強教授指出,香港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由現時的約一成六迅速增加至2030年的逾三成。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者人口老化加劇,慢性疾病亦會愈趨普遍。舉例而言,現時香港約7%的45至49歲的中年人士,以及約半數年過70歲的長者,都患有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疾病。

OHKF3.jpg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演講

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  積極探討新的醫療模式

人口老化加劇及慢性疾病愈趨普遍,導致了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據醫管局數字顯示,2016/17年度各專科門診的例行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較2011/12年的數字,均顯著上升。其中骨科及內科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增幅超過20個星期。此外,根據立法會文件,在2011/12 至 2015/16期間,整體公營急症室服務的等候時間增長明顯,次緊急及非緊急個案的等候時間都增加約30分鐘。

公營醫療系統的超負荷,反映了我們需要檢視現行的醫療模式,及探討新醫療模式的可行性。現時香港的醫療體系以醫院為中心,並以治療急性疾病的模式為主,能否滿足未來人口健康需要,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專題演講嘉賓林光汶博士指出,世界衞生組織倡議「以人為本並以基層醫療為核心的綜合醫療體系」,以達至全民醫療保障的終極目標。而楊永強教授亦強調,香港需要一個可以提供充足的基層醫療及社區護理服務的醫療體系,照顧到病人在不同醫療階段的需求,同時滿足整體人口的健康需要。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教授在會上亦指出,要應對人口老化問題,需要改善本地的醫療服務質素,以減少病人入院及協助病人早日康復出院為目標。此外,李國棟醫生表示家庭醫生在未來醫療體系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協調不同專科服務,以制訂最適合病人的治療計劃。

OHKF4.jpg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衞生體系司司長林光汶博士演講

OHKF5.jpg

由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 (右一) 主持,世界家庭醫學組織(WONCA)候任主席李國棟、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與兩位主講嘉賓楊永強教授及林光汶博士一同討論如何改革醫療體系

醫療體系應重新定位  須更切合21世紀的時代需求

總的來說,座談會的嘉賓均認同香港醫療體系應重新定位,包括積極改善基層醫療、日間及社區護理服務,讓醫療體系更切合21世紀的時代需求。基金會的醫療及老齡政策研究團隊,在楊永強教授的帶領下,正對相關議題作深入研究,期望透過檢視香港醫療體系的不足,以建構一個更好的醫療體系,有關報告預計在本年底前完成。我們期望一個更好的醫療體系應可以照顧整體市民的健康;著重健康推廣、疾病預防、慢性疾病管理、減低殘疾比率和提升醫療體系效率;及為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我們喜見新一屆政府著力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包括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及試行設立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朝向目標踏出了第一步。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未來二十年的人口老化速度加快,情況刻不容緩。新一屆政府需要展現決心,加快落實有關計劃,並進一步改善香港的醫療體系,以邁向以人為本的綜合醫療體系。

 

延伸閱讀
  • 胖固然會引致長期病患或膝關節毛病,基本上減肥是正確的,但若處理不得其法,反會不能吸取恰當營養。因此,現時鼓吹醫療專業諮詢的「基層化」,讓醫護人員走進人群,比如在社區或者居所設有名為「護士診所」的健康諮詢服務,由護士、蘖劑師和營養師,為長者提供良好的社區教育工作,貫切「防犯勝於治療」,這才是真正減少醫療融資重擔的方法。

    岑家雄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