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禁止Uber營運 的士問題就解決了嗎?

2017-09-08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UBER1.jpg

近年出現了不少投訴的士服務的言論,隔日就有一些關於的士司機的負面新聞,網上盡見謾罵和投訴。梁文道最近一篇文章說中了無數乘客的心聲。但是彷彿這個行業有金鐘罩保護,高調站出來反對Uber加入競爭,騰訊阿里在深圳河外呆等,服務差到一個點,卻又可以申請加價。上屆政府更高調落案起訴Uber司機非法取酬載客及沒有有效第三者保障等,令到市民十分歡迎的共乘服務步入寒冬。到底全面禁止Uber,是否就是最佳及最終的解決方法?的士行業是否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 

立法會數據顯示,2016年間,的士司機平均年齡為57歲,算是頗為老化的行業。根據Uber委託中文大學的研究,有76%受訪者認為的士服務有改進空間,大概的士業議會的高層都同意。香港的士業議會副主席吳坤成在港台節目中表示,的士業議會一直有改善司機態度問題,例如提供入職培訓和引入禮貌大使。但面對輕型貨車和國際網絡白牌車等競爭,的士司機生意變得困難。先不論的士業的改善是否有效,不如直接看看頗受大眾歡迎的Uber的做法。

雲端實時紀錄 杜絕兜路濫收車錢

Uber司機頗多都非常友善,很多時候都會在車程中大家閒聊幾句,禮貌也不錯。此外,司機很少拒載,因為他們拒載會有紀錄,會影響日外系統派單的先後排名。系統有事後的評分和回饋系統,有助提醒及改善司機的不良行為或駕駛態度。而最重要的是,所有交易、實時路面位置和路程、司機資料等都在雲端有紀錄,這樣就會很少出現濫收車資、兜路等問題。這些紀錄也可以作為不時之需,例如是遺下財物後可以跟進等。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科技的時代中,光靠牌照保護制度已不能滿足市民快速改變的需求。假如政府認為牌照制度能千秋萬世,就實在太離地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大浪已到,假如想全盤否定互聯網的能量,只是螳臂擋車。的士業的真正問題,在於不合時宜,過份老化以致陋習太多,而不只是受到Uber的競爭。倒不如主動迎合,共同應對。新加坡成功的例子,台灣當地跟 Uber 協商找出雙贏方案,內地放寬法例等才是新政府要學習的榜樣。 

與其抗拒共享大勢 不如迎合締造共贏

不少市民都希望有更多的點對點交通服務選擇,上班逼地鐵巴士,大概不少人都想有加州共乘計劃,找個鄰居一起從沙田到中環,下班跟中環友到旺角吃飯。換言之,市民不是針對的士,而是希望能更方便、有多一點選擇及享競爭帶來的進步。因此,禁止Uber無疑是飲鴆止渴,也不能解決長遠的需求問題。 

要根治問題,的士就要參考Uber的優勝之處,不斷改進。例如是,推出香港的士聯會的應用程式,希望的士能為市民帶來Uber級的方便和享受。透過應用程式,的士就可以加入評分制度,以改善司機質素。有了智能手機的GPS功能,就會找到惡意兜路的害群之馬。而且,迎合電子貨幣的浪潮,應用程式應該准許市民透過信用卡和八達通等方式付款,更可減少濫收車資的發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