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加大「引進來」 陸港大融合

2017-09-25
劉仲達
資深媒體人
 
AAA

BBAY1.jpg
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是朝兩地融合方向發展政策之一。(文匯報資料圖片)

香港高等院校「民主牆」風波持續發酵,「港獨」沉渣泛起。雖然十間大學校長發表聯合聲明,表明大學反對港獨,譴責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中文大學要求學生會盡快移除寫有「香港獨立」的橫額及海報,否則校方會採取相關行動,但仍有一番博弈。 

稍微有常識的都知道,「港獨」是偽命題,不可能也不現實,但即使這輪「港獨」被打壓下去,也仍然是「野火燒不盡」,隨時「春風吹又生」。說到底,這是人心回歸的問題,香港青年在政治和經濟都見不到前路的必然結果。 

港人在內地乏公民待遇 

一些港人尤其青年缺乏國家認同,除了國家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也與兩地隔閡有關。整個《基本法》的設計和回歸初期的涉港方針,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之後北京雖然對港「有所為」、「強所為」,加強兩地融合,但基本上是「走出去」,即加大內地人口、資金到香港,卻缺乏「引進來」。 

港人在內地求學、就業、生活仍然面對不少困難,無法享受公民待遇,連買高鐵票也諸多不便,無法親身感受中國崛起的驕傲,也沒有從中得到利益,而靠媒體接觸的大多是內地「陰暗面」,由此加大疏離感。 

種種跡象顯示,中央政府正在力促陸港進一步融合發展,這與涉台政策的調整有異曲同工之妙。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進入和平發展階段,但弔詭的是,交流深化並沒有向「統」的方向發展,而是向「獨」傾斜,導致民進黨重新執政。 

習近平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了「融合發展」取代「和平發展」,明確地體現了統一的目標指向,不再是不統不獨不戰,而是為了「合」。對台思路實現從「走出去」到「請進來」的轉變,多邀請台灣民眾到大陸讀書、就業,參與大陸的經濟社會建設,並直接獲利受益。 

陸續推出各種便利港人措施 

從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到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即將開通,都是朝兩地融合的方向發展。習近平七一視察香港更專門講到:「中央有關部門還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廣闊的祖國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使大家能夠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與此同時,一些列便利港人措施陸續推出。教育方面,在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北京,將為港澳學生群體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除了明確對港生「適當照顧」,還要求各高校積極為港生提供就業資訊服務。 

就業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取消港人在內地的就業許可制度、港人在內地參加社會保險等問題,並支持港人到內地事業單位就業。出行方面,港人只要手持回鄉卡,便能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廣東等215個車站自助購票。 

中央推動陸港「大融合」,希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藉此提升港人對國家的向心力、凝聚力。目前推出的措施,局限在教育、就業、生活方面,政治層面依然保守,港人除了有望到內地事業單位就業,要進入政府部門擔任公務員,或者參軍「保家衛國」,仍然沒有門路。回歸之初,還有位查史美倫擔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反而十幾年來再沒有港人獲內地政府吸納為高級官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內地查獲25名港人乘搭「大飛」偷渡至珠海,再分別前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以及湖南、福建等地,其中最少有4人確診。「港人偷渡播毒」一説,已在內地網絡傳開。香港政府及建制派並未向內地居民澄清,亦未見譴責「偷渡播毒」者的行為。從公關傳意的角度,已錯失了最佳的補救時間

    劉健宇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