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花姑娘:戲劇與真實

2017-10-18
 
AAA

777.png

戲劇中不時會看到的情節:
主角/主角心愛的那一位病重,氣若浮絲,打著點滴,戴著氧氣罩,床頭那醫療監測儀器一直在閃動,那一位似乎生命快要到盡頭了,哭著好像有話要說,於是身旁的愛人把面罩挪開,哭著仔細聆聽那一位最後的話語,醫療儀器長響,病重的那一位已然斷氣,與世長辭。

這些要感動觀眾的情節,通常我是看得啼笑皆非,一旦有醫療相關情節出現,雙眼便會情不自禁地自動搜索,找錯處mode啟動:
-          點滴根本沒在滴
-          醫療儀器顯示定格/全都是直線,明顯沒接駁在病人身上
-          竟敢私自拿開氧氣睪不怕病人缺氧麼?
-          怎麼又是這樣突然斷氣身亡

初入行成為護士時,總是不喜歡看到這些情節,覺得給大眾不正確的資訊,又覺得只是香港這小地方才會如此不細心。可以後來多看了外國的戲劇電影,反正死亡的人就是突然斷氣身亡。有一陣子即使在戲院看電影,看到些與現實不乎的時候,總是要向別人「呻」一、兩句(本來是很討厭在戲院偷竊竊私語的說),朋友都說看個戲不要太認真。

後來,再看遍了中日韓英美各國的戲,反正人要死都是一邊説遺言説完了/説到一半就斷氣了,我也才發覺那是必要的,戲劇裏不可能等待病者呼吸率逐漸減慢最後停止,這樣子煽動不了觀眾的情緒吧。

好幾年前電視台在播一齣醫療劇,剛好遇上劇中其中一位顧問醫生來我們病房,被我們説他怎會容許劇情跟現實出現那些差異。然後我有一次經受朋友所託,去了被一部電影的美術組詢問過些包紮的問題,頭部受傷是不是一定要用繃帶纏著,手受傷是不是要用三角巾之類的,最後電影上了,看過了,才發現戲劇為了幕前效果或是演員的臉,即使特別鳴謝過專業人仕意見,最後播出的依然會是兩碼子的事。

反正放開心情不再執著,把所有看戲時看到的醫療謬誤一笑置之就好了。只是希望大眾也不要把戲劇裡的情節當真,然後把自己當成是醫生在醫院問護士怎麼不是那樣那樣做的,跟我一起看過笑過不就好了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郭伯伯是位獨居老人,性格寡言固執,也許因此家人都離他而去。我在畢業後第一個工作的病房遇上他,患了口腔癌的他。

    殘花姑娘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