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香港問題在於從未建立國民意識

2017-11-13
 
AAA

主相-928x522.jpg

從政多年,今年中完成兩任立法會主席的任期後,曾鈺成便正式退出政壇。卸任後他依然關心社會,現為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亦是研究所研究計劃「香港願景」的召集人,集中研究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問題,向市民提出主張和建議。對於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初上任的表現,曾鈺成說他不欲就行政長官作出一般評價,但認為林鄭月娥熟悉政府各項事務,亦善於在會議廳內應對各人的質詢和討論,相信她和立法會的溝通會保持緊密。

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非朝夕之事

政府新班子上任後,陸續發生了議員被判失去議員資格、雙學三子被法庭加刑判囚等具爭議性事件,雖然最終沒有釀成為激烈的衝突,但這次開局亦算不上十分順利。「很多人都說開局不算最好,但無論是判定議員失去資格,還是加判刑期,這些事情都不是新任行政長官控制的。如果沒發生這些事情,相信她會更快地和泛民主派建立對話關係。」以他觀察,泛民議員和林鄭月娥都希望促成行政立法機關和解,事實上現在雙方的關係已不如上一屆政府般尖銳,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政府和議員都不會天真地以為和解是朝夕的事情。

展望未來,曾鈺成依然期望能夠落實雙普選,但重啟政改卻似是遙遙無期。他坦言,看不到未來數年內重啟政改成功的可能。「換了我是林鄭月娥,我會想:既然重啟政改成功的可能性低,過程會引起爭議,最後卻又是無功而還,那麼意義何在呢?」不過,他又指出政治從來難以預料,即使今天斷定重啟政改很有可能無功而還,亦不能否定最終成功通過的可能性。他以美國的情況作例,說若然有人在2003年預測美國將會出現第一位非裔總統,肯定沒人相信;若然有人在2015年預測特朗普會當選美國總統,不但沒人相信,更會被人取笑。「所以若然我說在新政府任期內能重啟政改,並且成功通過,也一定沒人相信,但誰說得準?」

港人缺乏中國的歸屬感


2015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遭到否決,除了由於建制派議員策略失當,反對派議員拒絕接受8.31決定亦是主因。8.31決定是雨傘運動的導火線,有民眾不滿中央近年頻頻收緊對香港的控制,致使中港關係日漸惡化。曾鈺成認為,這是中央和香港雙方互動的結果。他解釋,回歸初期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比較良好,中央放心港人治港,給予高度信任,但自從2003年發生了反對23條立法的示威,之後又陸續出現了各種矛盾,才使中港關係緊張起來。「在中央一些官員的眼中,香港的作用愈來愈小,麻煩卻愈來愈多。」

中港磨擦愈演愈烈,更有民眾公開反對中國的國民身份。本月初,兩場足球賽事中又出現噓國歌、奏國歌時背向球場、舉出不文手勢、高舉「香港獨立」橫額等抗議行為。曾鈺成身為傳統左派,當然反對這種舉動,但他亦明白有部分香港市民的確不以中國國民身份自居,甚至極力撇清關係。「我最近與弟弟(曾德成)聊天,他說香港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回歸後從未有效地建立國民意識,我深感同意。」他又提到,鄧小平曾形容香港回歸中國只是換旗換部隊,其他維持不變,今天回看這個說法,雖然明白中央希望穩定民心的出發點,但未免覺得不切實際。


t.png

「你找個香港青年問問:你是否中國人?他可能會想,身為中國人與否,有何意義?」缺乏歸屬感的不只青年,部分中年人、老年人亦對英屬時期的香港十分懷念。曾鈺成指出,當年的社會氣氛和諧,普遍香港人是在不抗拒英殖民地政府管治的情況下回歸,所以並沒有培養出濃厚的中國歸屬感。他又感歎,每年的國慶日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只是一天的假期,他們不會深究中國國民這一身份的意義。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曾表示,香港沒有依法去殖民化,他認為所言非虛。「不但沒有去殖民化,反而刻意保留。回歸前,我們曾討論過英皇道、皇后大道等有着濃厚殖民地色彩的街道需不需更換名字,最後大家認為不需要。」

說到國民意識,不得不提德育及國民教育科。2012年,香港發生一連串反國民教育科運動,最終迫使政府撤回。曾鈺成從政前執教鞭多年,曾任培僑中學校長,現為該校校監,他從教師的角度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認為當年政府的建議的確有其缺失。「我覺得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不能作為獨立必修科,但這不代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本身是錯的。」

不能迴避討論港獨問題

今年6月,林鄭月娥應邀到曾鈺成主持的電視節目《回歸‧回望二十年》接受訪問,期間兩人談論到港獨的問題,林鄭月娥表示,港獨尚未發展成為思潮,社會上僅有一小撮人發表關於港獨的不切實際言論。曾鈺成並不反對林鄭月娥的觀察,但強調不論港獨思想能否發展成為思潮,社會都不應將其輕視,更不能視若無睹。「港獨的說法在青年之間有市場。所謂有市場,不是指他們支持港獨,而是他們不會全盤接收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反而會質疑為何香港必須屬於中國。」他又指出,留意到青年會思考東深供水工程(又稱東江水)是否陰謀、香港繼續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這些問題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是不需討論,甚或不應討論的,就如他們認為港獨絕對沒有討論空間。然而,曾鈺成認為,社會不可迴避這些問題,因為事實上亦無從阻止青年討論。他解釋,即使各所大專院校、中學都禁止學生在校園內討論港獨,青年還是有機會在其他渠道接收相關資訊,所以更好的做法是主動與青年探討國民身份、香港前途和一國兩制的問題。「我有信心,能夠說服青年一國兩制是對中港最好的安排,我們不能偏離這個方針,否則只會有損無益。」他強調,過程中一定要說道理,絕不能以高壓姿態說教,因為青年不會因此心服口服。

「青年缺乏國家民族認同感,這情況不是香港獨有的。」曾鈺成表示,曾讀過一篇文章指英國青年的不列顛人身份意識薄弱,所以當地政府亦要加強國民教育;英國去留歐盟公投後,蘇格蘭亦有聲音指要脫離英國獨立;美國特朗普上台後,加州亦有人表示要求獨立;近月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更是國際焦點。

曾鈺成擁有多年教學經驗,他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不應成為獨立必修科,但指出國教科本質並無問題。(灼見名家圖片).jpg

向港人宣揚中國的實況


民族歸屬感與國家形象息息相關,曾鈺成表示,近年中國發展良好,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值得中國人自豪的事不少。他指出月前出席一個研討會,那時特朗普還未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會上許多外國人都跟他說美國正在退出國際事務,反而中國已踏上國際舞台,而且甚得人心,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也獲西方社會接受,甚至有人擔心美國會被中國取代。他又提到,去年4月獲匈牙利政府邀請到訪布達佩斯,會見了當地的議長、副議長、兩個部長、中央銀行行長,他們都向曾鈺成說起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而且反應正面,證明西方社會重視中國的發展方針。

然而,曾鈺成亦留意到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這些中國的國家政策近年卻成為了香港部分青年的笑話。「我跟青年談起一帶一路,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笑,大灣區也是一樣。為什麼中國這些正確路線沒有成為青年眼中的正面事情呢?」他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香港人仍會為中國而感自豪,看到開幕禮的精彩安排、中國運動員的亮麗表現和成績,很多人都質疑四年後的2012年倫敦奧運能否和北京奧運一樣威風。「但奇怪的事,很多在2008年盛讚北京奧運的評論家後來都轉了立場:他們在2012年說倫敦奧運展示了歷史文化,遠勝北京奧運以金錢堆砌的大場面。為何會有這種轉變?」曾鈺成說,如何讓港人了解中國的實況,而非看成笑話,並且展現一國兩制的優勢,是香港未來的重大挑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及圖片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