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卓睿:就中史第二輪諮詢的三大建議

2017-12-18
鄺卓睿
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
 
AAA

his1.jpg

教育局在十月尾公佈了初中中史科第二輪諮詢文件,主要是詳細說明究竟將來會教什麼。 雖然諮詢期已完結,但是外界仍然就方案議論紛紛,包括討論課時和近代史課程內容。筆者就教育局願意接納有關文化史變為選修單元的建議表示衷心感謝。不過,筆者仍想就一些課程內容向局方作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筆者認為局方應把香港史融入國家主體歷史發展過程,而非獨立成一個課題或單元來教,因為這免不了引起一些無必要的政治誤會如以為香港是獨立體、影響學生了解中國歷史乃至中港之間的關係。例如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香港」此課題,局方應把如香港在革命運動內所扮演的角色此項放回辛亥革命此課題,香港的抗日活動則放回「日本侵華與抗日戰爭」,否則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課題重覆或歷史時序並不是順序式講述而引起學生有感混亂,破壞局方當初在中史教育加入香港史部份的原意。故此,局方應考慮上述建議,並稍作適當調動。

其次,筆者認為局方可增加文化史選修的選擇項目,讓教師和學生有更多選擇和更明白中華文化的發展。在現時的文化史選修項目上,只有二選一或三選一,筆者認為三選一的設計是值得讚賞,但是筆者認為應改為提供三至四個文化項目的選擇,並且不設教學上限,不過要求老師須教其中一個。這是因為這不但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和途徑予學生,教師在決定選修項目時有更多和更具彈性的選擇,以便他們教授知識和設計課程。舉個例子,在唐代可新增一個文化項目為「佛教在唐代的發展與影響」以供師生選擇,講述唐太宗、武則天時代的佛教之發展和對社會的影響;在明朝的部份可新增「明朝中醫藥的發展」,講述本草綱目對我國中醫藥發展的影響、貢獻和意義。因而可見,在這教學環境下若能提供更多選擇供 教師教學和學生選擇, 再配以一些支援措施以便學生自學, 相信學生在學習中華文化方面更感興趣和對其文化素質有所提升。

另外,筆者認為局方在延伸部份可增加一些項目,並就一些延伸項目轉為必修, 讓學生更容易掌握該課題的學習重點和該段歷史的過程與結果。在明朝的部份可新增「兵制與明代國勢變化的關係」,講述衛所制與募兵制如何影響明朝國勢的發展及衰亡;在清代的「外力衝擊與內憂」可加設中法戰爭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這兩段歷史為延伸學習項目。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有些文化或延伸項目是值得和必須要教,因為其項目對該段歷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學生是有必需要去認識和了解,包括 「唐代與周邊國家民族的關係」和 宋代的「邊疆民族與宋室和戰的概況,並與兩宋滅亡的關係」,因為這 兩項課題皆為重要,對學生在學習該朝代的歷史有莫大的幫助。由此可見,教育局若能提供更多選擇和把一些項目由選修轉為必修,所帶來的正面效果更大, 對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更有幫助。

總括而言,中史教育是今日香港的一門重要課題,而這課程改革是能夠反映出教育局有決心辦好中史教育,課程大綱亦較以往的更為吸引和實用,能夠讓學生更有效了解國家的 歷史發展和與香港的關係,從而對國家的千年歷史文明更感自豪。筆者最後認為局方只需微調方案便可以讓方案更能發揮其積極作用,並希望局方能繼續廣泛聆聽各界聲音, 繼續努力推動中國歷史教育,讓學生和社會更能受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