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不求和解,但求永遠鬥爭?

2018-04-03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carrie1.jpg

休謨是繼洛克和柏克萊之後的一位著名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他曾經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獨特觀察:獅子既雄壯又敏捷,身體結構非常適應地球生活。人則很可憐,說白了只是裸猿,遠不如獅子勇武。但在動物王國中,為何最終稱王的是人而不是獅子?

休謨思考了良久,終於想出箇中的關鍵原因:人類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合作;而獅子的合作,僅硬性地局限於幾件事。懂得妥協的人類,也因此被賦予了無窮力量統治世界。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親自出席民主黨黨慶,即席捐了三萬元。其後她在社交平台上載晚宴照片,專門標籤這是「大和解」,引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波。或許是這個緣故,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之後宣佈將在月底宴請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共晉午餐,民主派議員的反應多是小心翼翼,聲言要考慮一下才能決定是否出席這場禮節性的政治飯局。我不由想起了休謨的這個觀點。

香港近年政治氣氛熾熱,出現了許多引起國際關注的社會運動,遠至反高鐵事件、反國民教育事件、驅「蝗」行動、佔領中環,近至早前民間團體高呼將高爾夫球場改建公屋——————休謨稱譽的人類獨有的和解特質,似乎也變成了一個極端的雙面詞語。在持正面態度的人的眼中,它有助化解不同陣營的怨氣。但對不喜歡的人來說,它卻是一種違背原則的卑鄙手段。

林鄭出席民主黨黨慶意圖「大和解」,本來是小事一樁,可惜在社會日益政治化的氛圍下,也很自然地令建制派及泛民支持者都偏向後者看法。建制派固然酸溜溜大吃林鄭的醋,泛民陣營的激進人士如韓連山,亦撰文形容民主黨是向專制政權屈膝。他又不忘重提舊事,聲稱民主黨近年來的作風,由2010年走進中聯辦妥協掉港人爭取的真普選至黨慶晚宴事件,種種舉措都令港人失望云云。

上述批評林鄭和民主黨大和解的人士似乎忘記了,稀有是自然界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當社會資源緊拙之際,就需要人與人之間和解甚至妥協,各自作出一定的讓步。正如在大自然稱霸的是人而不是獅子,人類政治生活的根本問題,也就是如何理合作與競爭之間的緊張關係。和解及妥協是緩解以致消除這種緊張關係的一個基本要素。

這也是政治學科中對「政治」的其中一個定義:所謂政治,就是一種妥協的藝術,不同利益團體在各種不同的爭議中,尋找最可能及可行的結果。

須知道,妥協並不一定意味著卑鄙,關鍵還是要看動機如何。為了自私自利的目的而和解誠然可耻,但在堅持原則之餘,為了顧全社會整體利益而接受和解,卻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事實上,縱然是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國家,也有功能主義的說法,即除了一些高度敏感的領域,國家之間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的空間,可以從處理具體的跨國問題如疾病控制、空氣污染開始。這些成功經驗將有助雙方進一步在更廣泛的領域內複製。

換言之,撇開林鄭捐錢給民主黨的行為是否有欠妥當不談,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近年本港社會湧現的一股不求和解、但求永無休止鬥爭的思潮,其實是極其危險及不健康的。若林鄭政府、建制派與泛民陣營能夠大和解,為修補社會撕裂踏出第一步,相信也是為大部分市民樂意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