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 命名「緬甸曉蛇」

2018-07-19
 
AAA

3.jpg

左:緬甸曉蛇琥珀;右:緬甸曉蛇復原圖

7月19日淩晨,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宣布,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此次發現蛇類標本的琥珀有兩塊,一塊包含半條小蛇的骨骼,一塊包裹有一片蛇皮。

針對蛇琥珀的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教授Michael W. Caldwell,以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陳睿等共同進行。研究發表於《科學》旗下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1.jpg

邢立達介紹,發現蛇骨骼標本的琥珀來自一名叫賈曉的琥珀愛好者。經顯微CT成像顯示,琥珀中保存有長4.75厘米的連續的顱後骨骼,包括約97枚椎骨、肋骨和部分皮膚。這97枚椎骨中的前87節加上肋骨構成了軀幹,剩餘10節構成尾部,「參照同時代的蛇類,如果標本完整,琥珀蛇的長度大約爲9.5厘米,很可能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蛇寶寶」。

根據其骨學特徵,研究者們將這件標本命名爲緬甸曉蛇(Xiaophismyanmarensis),屬名「Xiaophis」中的「Xiao」源自中文「曉」,向發現該枚琥珀的賈曉致敬,「ophis」爲希臘語中的蛇,種名「myanmarensis」表明化石發現於緬甸。

邢立達說,與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極爲稀有。這可能是因爲大多數蛇類骨骼的質地都不是很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此前人們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

另一枚包含蛇皮的琥珀來自一名琥珀商人,琥珀中是一隻大型蛇類的蛻皮,鱗片呈菱形或圓菱形,鱗片間的表皮上有深綫,一些區域能看到顔色的變化,還能觀察到圓形或環狀的花紋。科學家推斷,這張蛇皮的主人體長可能可達60至70厘米,是當時緬甸琥珀森林的大型掠食者。

研究人員表示,緬甸曉蛇生活在晚白堊紀早期(約1億至9500萬年前)。緬甸曉蛇等蛇類琥珀的發現,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找到蛇類,也是首次在化石記錄中發現新生蛇。這些琥珀爲自然界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動物群之一提供了絕佳的演化綫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