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一帶一路要做「工筆畫」

2018-09-04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一帶.png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進入五周年,中國為此專門舉行座談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做出此前沒有的新表述與要求。他指出,過去五年一帶一路繪就的是「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項目實施要注意「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上周一(27日)看官媒的報道,看到「大寫意」「工筆畫」「雪中送炭」幾個關鍵詞,我不禁莞爾。這真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表述,字面上好像什麼也沒有說,又好像都說了。聽者要是懂得中國成語與文化,可以聯想出多層含義;要是感應不到,也可能覺得這都是修辭,可以忽略不計。

很好奇西方媒體會怎麼翻譯,這幾天留意英語媒體的報道,沒見到有引述「大寫意」「工筆畫」。倒是在中國的英語官媒環球電視網有分析文章,譯寫為「from a rough sketch to an intricate painting」——從粗略的草稿到細膩畫作,也許更直白地道出了中文原文的實質,婉轉承認一帶一路過去五年來布局拉得大,功夫卻不細,今後將不再粗放地增加項目,着力將現有項目做好。

而所謂注意「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則可解讀為注意做所在國短期內急需的項目,而非回收時間很長的項目。這都是高層對外界質疑一帶一路是撒錢做白象工程、是「債務陷阱」的中國式回應與調整。從27日當天中國官員在國新辦記者會上的答問,到近日官媒密集宣傳的內容看,調子都是高度統一的,反映出高層正統一思想,由上而下貫徹新思路。

須強調的是,這個改變不意味着官方要讓一帶一路倡議收縮或降格,非也,改變方式是為了面對現實,以確保它取得成功。27日的座談會上,習近平還把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到「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高度,再結合到中國傳統的「天下大同」理念,所謂「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佔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要求大家「要有歷史機遇意識」。這在在顯示,一帶一路作為十八大以來中國重大國策的定位沒有因壓力而動搖或降級,反而更為牢固。這個局面與官媒不久前齊齊發出「風雨無阻」應對貿易戰的宣言,與中國最高層的權威實際牢固程度,都是相一致的。

那麼,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下去,對於周邊國家與國際社會,意味着什麼呢?

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之際,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發表了一份特別報告,為一帶一路的未來勾畫了一幅複雜的圖景。

這份代表西方視角的報告認為, 一帶一路倡議也許的確可以為其他國家帶來具體的經濟利益,但報告也提出,很多觀察人士把一帶一路看作是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推動中國的戰略、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手段,包括削弱美國及其盟友在印太及以外地區的地位,可能引發地緣政治緊張;此外,中國向一些國家提供不可持續的貸款,結果可能讓中國壟斷這些國家的資源並將資產軍事化。

報告比較客氣之處,在於它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出台至少部分原因,在於中國認為美國不接受中國崛起,所以北京必須做出反應。但報告也認為,一帶一路總體策略是中國恢復為一個能在本地區甚至全球主宰自身命運的國家,就像古絲路時期的王朝帝國一樣。

將一帶一路看作古代朝貢體系的現代翻版,這種看法在國家上不乏市場,美國防長馬蒂斯6月就公開批評中國正以明朝為範本改寫現行國際秩序,要求其他國家淪為朝貢國。無獨有偶,一帶一路五周年座談會上也提到「懷柔遠人」這個體現古代天下觀的詞語。當然,中國側重的是其正面意義。

面向未來,有一種看法認為,人類永遠走不出歷史;也有人堅信,西方現代文明作為一種替代選擇的出現,已根本性地改變了古代東方中央大國存在的歷史條件,所以歷史不會重複。答案應該是在兩者之間。眼下,能肯定的是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正在削弱,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的挑戰在於能否真的做出調整,建設性地管控因自身崛起所帶來的地緣政治緊張,而多數亞細安國家的選擇,估計將是參考西方的觀點,但發揮自古與大國相處的東方智慧與理解力,在與中國的協商和碰撞中,掌握自身命運,譜寫新的歷史。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儘管中國高層的用意可能在於鼓勵年輕人迎難而上,但對於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而言,因曾親曆日益繁榮的社會經濟環境,相信很難接受榮景不再的嚴酷現實,對為何要放棄安穩轉而選擇吃苦,也會有許多不解和焦慮。

    王緯溫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