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欣:有關中美貿易的「共同毀滅原則」

2018-10-05
裴敏欣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AAA

shutterstock_229999132.jpg

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對另外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中美貿易戰步入一個代價高昂的新階段。隨着中國兌現其報復承諾,兩國一半以上的雙邊貿易將受到衝擊,而中國自己蒙受的損失最大。

中國在2017年向美國出口了價值5060億美元的商品,但只進口了13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這意味着在以美元對美元的較量中,中國將很快後繼乏力。由於缺少有力的還擊手段,中國一些最富創造性的政治大腦開始尋找新的報復方法。

有一個觀點格外吸引了媒體的大量關注,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它是來自前財政部長、如今領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國養老基金)的樓繼偉。9月16日,在備受矚目的中國發展論壇上,樓繼偉在一個充滿挑釁性的發言中建議對美國公司所需要的商品實行出口限制,這樣至少在三到五年的時間裡,可以嚴重擾亂美國的供應鏈。樓繼偉宣稱,這種做法導致的經濟上的痛苦足以影響美國的選舉。

誠然,在美國生產的許多產品都依賴從中國進口的中間產品。如果中國在“出口限制”的法律遮羞布下切斷供應,那麼至少短期之內,美國企業的確找不到替代來源來滿足它們的所有需求。

這對美國經濟的破壞無疑是嚴重的,但它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傷害會更大,因為美國生產着更關鍵的中國所需的中間產品,而且這些產品不可能從其他任何地方獲得。

當然,支持樓繼偉方法的人知道中國會遭受損失,但他們對“共同毀滅原則”(MAD)的威懾力深信不疑。這個原則的意思是,如果一個國家發起的攻擊意味着雙方同歸於盡,那麼無論哪一方都不會走出第一步。

冷戰期間,雖然與直覺相悖,但“共同毀滅原則”其實有助於維繫和平,因為蘇聯和美國都知道,如果它們調用其三萬多枚核彈頭當中任何一枚的話,另一方就會發動毀滅性的報復。可貿易並不是核戰爭,而且在這場衝突中,美國擁有比中國龐大得多的武器庫。倘若一方的破壞性不是那麼確定的話,那麼“共同毀滅原則”的邏輯也就崩塌了。

20180421030149831.jpg

美國能夠掌握的最關鍵中間產品是先進的半導體芯片。今年4月,美國禁止向中國電信巨頭中興公司出售此類芯片,以懲罰這家公司違反了美國的出口規定。幾乎頃刻之間,中興的運營就被逼停。如果特朗普沒有判它緩刑——以10億美元罰款和一份嚴格遵守規則的協議作為交換——中興就不可能倖存下來。

除了先進的微芯片,美國政府還可以下令波音和聯合技術公司扣壓中國大型商用飛機所依賴的飛機零部件和噴氣發動機,從而有效地讓眾多中國客機停在地面上。美國還可以禁止谷歌為中國的安卓智能手機軟件提供支持。所有這些都會讓中國付出比美國更高的代價。

而這些行動導致的直接經濟代價只是一個開始。樓繼偉所提出的中國繼續施加報復的建議將使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加速脫鉤,因為兩國都會制定保護性措施,減少對對方的依賴。

這會讓美國的貿易鬥士和國家安全強硬派稱心如意,他們認為這種脫鉤可以限制中國實力的增長。但這將使世界變得更加危險,因為中美之間正呈現出來的戰略衝突將不再受到共同經濟利益的約束。

好消息是,作為現實主義者的中國領導人有可能認識到,當面臨更強大的對手時,把賭注押在“共同毀滅原則”這種策略上是不可取的。相反,他們應該把特朗普最近的升級舉動當作結束貿易戰的開端,主動停火,從而讓真正的和平談判得以起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載於「中美聚焦」
http://zh.chinausfocus.com/finance-economy/20181002/33090.html)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