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香港擁抱大灣區 台灣未來何去何從?

2018-10-11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TW11.jpg

上一個星期,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終於正式通車了,算一算,搭乘高鐵從香港到深圳,只要14分鐘,而到廣州,更是不用一個小時,粵港真正是在便捷的一日生活圈裡面了。其中的意義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成型,香港和內地,越來越緊密融合,而香港本身的獨特性也會漸漸淡化。有人認為這是好事,有人認為這是壞事,但毋庸置疑的是,香港的定位在被打散之後已經開始重整,雖然重整之路有多遠要走並未知道,但是香港和大灣區未來將會追趕世界前列的灣區。

台灣,就非常不一樣了。兩岸關係最近跌到新低點。許多台灣人,甚至已經冒著蔡英文政府限制台灣商人公民權的危險,在內地領居住證。這項居住證,才開放不到兩星期,就有超過兩萬名台灣人登記,台灣不過兩千三百萬人口,這樣的比例著實不少,而這個居住證,其實和美國的綠卡功能和其他地方的永久居民非常相似。以前,人人都想盡辦法想要拿到美國綠卡。但是,美國最近開始嚴格查稅,讓很多人開始對綠卡卻步,甚至有些人放棄了手中的綠卡。同樣道理,如果手中有居住證,也表示持有者的一舉一動和財務收入都要同時在內地和台灣通報,而內地市場的大,從現在到未來,還會有很大潛力發展。所以在資本市場和商業社會操作,未來還是會有很多台灣願意到內地經商。

因此香港有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經濟的依歸,台灣當局也不妨想想有什麼協議可以重新啟動與內地的合作,不論是經濟、教育還是其他方面。台灣本土發展已經讓不少年輕人對未來希望渺茫,早前蔡英文又在歐洲議會發言,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台灣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發展與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合作關係和模式。特別是今年中美大打貿易戰,不少製造業供應業務受挫。相信明年開始,情況會越趨嚴重。如果台灣能夠在這場貿易戰中幫助內地企業到台灣設廠,不但可以帶動就業,促進經濟,而且內地也可把出口到台灣的貨品和服務,轉為出口到台灣,台灣也可多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同時改善兩岸近年比較緊張的關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